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鄭成功得知其父親已被滿人殺害,內心憤恨不已,立誓要復國抗清,留下「抗清復明,不成不休」的遺言。其子鄭經繼父遺志,鄭經的兩位叔父,一位投靠滿清,一位在臺灣自立為王,陳永華、馮錫范獻上計策,鄭經與大臣劉國軒認同陳永華的計策,先向滿清詐降以拖延時間緩住臺灣的局勢,與陳永華意見相反的馮錫范,因妻子即將生產,而不想去臺灣。這時太監來報恭喜馮錫范得千金,馮錫范心想女兒將來也許可以當帝妃,而暗自高興。
鄭經之子鄭克臧與陳永華之女陳蕙蘭二人相遇,互有好感。鄭經與陳永華、馮錫范某日巡視鄉間,陳與馮為了屯田政策而爭執不下,陳主張由士兵屯田種蔗,以興貿易做為買槍之資金,因應滿清的海禁政策。馮認為不可在臺灣久留,應立即反攻復國。鄭經調停兩人爭執,此時吳三桂派遣使者邀請鄭經回唐山,一同合作協力反清。
陳永華主張不可與曾經叛亂之臣吳三桂、耿精忠合作,若是合作恐怕淪為被利用之工具;馮錫范則是認為應該與吳、耿二人合作,才能早日復國。最後鄭經決定要領兵出征,命兒鄭克臧守臺擔任監國,命陳永華為東寧總制,輔佐鄭克臧,處理臺灣事務。馮錫范為了能掌管軍政大權,積極欲與陳家結姻緣。而鄭經為了要讓兒子鄭克臧能服從陳永華之管教,於是向陳永華提親,而次子鄭克爽娶馮錫范之二女。鄭、陳、馮三姓聯姻結同氣,親家協力無相疑。
鄭經領兵與三藩合作,但是四年下來都沒有辦法恢復故土,最後三藩各自為政,於是鄭經退守廈門。鄭經之弟鄭聰、鄭明在臺灣以玻璃珠欺騙平埔番頭目騙其簽下合約,搶走原住民開墾的所有土地。鄭克臧揭穿此陰謀,與叔父鄭聰、鄭明起了爭執,鄭克臧決定將叔父以軍法嚴辦。鄭克臧因為不喜掌權,有意將皇位讓給二弟鄭克塽,與妻子蕙蘭隱居深山,教育番民後代。
鄭經之軍在金廈連敗,逃回臺灣,將東寧王國讓位給鄭克臧。馮錫范邀陳永華一起退休,卻趁機在鄭經面前說陳永華看不起鄭經,要退休辭職,鄭經一氣之下,準允陳永華辭職,讓劉國軒擔任陳永華之職。
陳永華被陷害丟官後,將門下弟子,依照「漢失中土」之字義,取為「洪門子弟」,要子弟謹記在心,臺灣是唯一免受外族統治的土地,要好好珍惜,將來若是山河變色,則潛入民間等待時機恢復中原,交代完遺言後,陳永華辭世。
鄭經辭世,其母董國太傷心悲慟,但馮錫范封鎖消息,并且派人圍住鄭克臧住處,不讓鄭克臧繼位。董國太得知此事後,命令鄭聰、鄭明立刻將鄭克臧護送進宮。鄭聰、鄭明救走鄭克臧,卻趁機報仇,遭亂棍毆打,鄭克臧不幸喪命。馮錫范趁機逼董國太讓年僅十二歲的鄭克塽登帝位,鄭聰、鄭明向馮錫范邀功討賞,劉國軒則要求前往澎湖鎮守。馮錫范親信李茂要求升官不得,決定投降滿清,出賣東寧國。
奸佞弄權,清軍入臺,改朝換代,鄭家及眾臣皆投降,施瑯大都督判眾降臣叛亂罪,對於之前被判東寧之臣劉國軒、李茂罪行,因為其既是臺民又是臺奸,不降罪不足以安民心。對於不肯投降、視死如歸的董國太則是任其自由離去。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