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經(jīng)營初期主要演員包括錦玉己、麗錦順、小杏雪、招治、招云等人,說戲先生以蕭金水為主,著名劇目包括《空愛情難斷》、《清宮一百零八年》、《漁村怪俠》等。由於陳澄三勇於投資、不惜成本,充分運用機關布景及華麗的服飾,配上西樂隊的宣傳包裝,逐漸在歌仔戲界打出名號。
1952年底,錦玉己一行人出班自行組團,陳澄三為避免將來被演員異動所影響,決定嘗試「定型劇本」的演出,聘請陳守敬編寫10本的《紅樓殘夢》,由劇團中的年輕演員擔綱,結果大獲成功,這是臺灣歌仔戲界第一次使用完整的定型劇本演出,也開啟了「拱樂社」的戲劇王國。
1950、1960年代,「拱樂社」網(wǎng)羅當時知名的編劇,不斷推出新戲,除了陳守敬的《金銀天狗》、《孤兒流浪記》等大受歡迎,包括葉海的《神秘殺人針》、《皇帝充軍》;鄧火煙的《仇海情天》、《花鼓情仇》;陳云川的《江山美人》等,各有特色。同時陳澄三還發(fā)展了「錄音團」的演出方式,聘請電臺、劇團中優(yōu)秀的演員來錄音,再讓舞臺上演員對嘴演唱,克服了當時音響設備不足的缺點,同時也讓拱樂社擴張到達8個分團。
1956年「拱樂社」成功拍攝第一部臺語電影《薛平貴與王寶釧》,造成臺語片的流行;1966年成立臺灣第一所歌仔戲?qū)W校「拱樂戲劇短期補習班」,前後共有4期學生,一期約有20名左右。1969年中視開播,「拱樂社」參與中視歌仔戲的演出,包括《包公案》、《婉鳳樓》等。1971年後,陳澄三將重心轉移至歌舞團,前後成立「拱樂少女歌舞團」、「三蘭歌舞團」,并赴東南亞一帶演出,廣受歡迎。
1978年,陳澄三結束所有事業(yè),并將「拱樂社」的牌照分別賣與劇團演員、管事等,各自以「拱樂社少女歌劇團」等名稱繼續(xù)經(jīng)營。拱樂社極盛時期的演員包括筱來芋、黃美珠、許秀年,培養(yǎng)出的知名演員包括陳美云、連明月、蔡美珠、陳美紅等人。
中文關鍵字:陳澄三 , 《紅樓殘夢》 , 陳守敬 , 《薛平貴與王寶釧》
延伸閱讀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