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1953年從「金山樂社」學藝出班,陸續搭過「金鶴劇團」、「富春社」、「美都劇團」等內臺戲班,9年的舞臺實踐累積演出實力,尤其在「龍宵鳳歌劇團」班主陳秀鳳的調教下,細致掌握「哭調」的演唱技巧與「苦旦」的表演藝術。
1959年進入臺北中華電臺「汪思明廣播劇團」,後又參加民生電臺的「金龍歌仔戲團」演唱廣播歌仔戲,提升了演唱技巧;為家計也兼在「瑞光劇團」演外臺戲,1961年以《三娘教子》,獲得第十屆「地方戲劇比賽」青衣獎,其後應邀參與電視歌仔戲演出。1963年隨「牡丹桂劇團」到東南亞等地巡演,回臺後自組「新保聲歌劇團」。
1980年受許常惠教授邀請,示范演唱哭調,深受各界矚目,自此成為歌仔戲重要代言人,陸續在各種文化場合中示范教學與推廣演出,錄制歌仔戲史上第一套唱腔音樂帶,制作第一套「臺灣傳統歌仔戲藝術薪傳計畫身段教材」,試圖錘鏈紀錄「腹內」功夫與舞臺經驗,為歌仔戲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1991年廖瓊枝組織在臺北市社會教育館培訓班的學員,及大專院校的學生們成立「薪傳歌仔戲團」,團員如黃雅蓉、邱秋惠、劉秀庭等現在均承接棒子,繼續培育新秀。
廖瓊枝在校園與社會推動歌仔戲薪傳,陸續於1988年獲得第四屆「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1998年獲得第二屆「教育部重要民族藝術藝師」、第二屆「國家文藝獎戲劇類」、第六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2004年獲得「亞洲最杰出藝人金獎─終身藝術成就獎」,2008年獲得「第二十七屆行政院文化獎」,2009年被文化建設委員會(簡稱文建會)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其在1999年所成立的「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為臺灣第一個以保存、記錄、薪傳、推廣并提升歌仔戲表演藝術為宗旨的基金會。
廖瓊枝以細膩傳神的身段做表,優美流轉的行腔轉韻,將歌仔戲的情味戲韻發揮得淋漓盡致,使歌仔戲從傳統草根過渡到精致規范,從鄉土通俗提升到古典優雅。因此有「臺灣第一苦旦」、「東方最美的詠嘆調」等贊譽。近年來積極著手劇本創作與修編,陸續將《山伯英臺》、《陳三五娘》、《王魁負桂英》、《王寶釧》與《望鄉之夜》等經典戲出整編重構,或取材西方童話《灰姑娘》改編為「兒童歌仔戲」《黑姑娘》。
中文關鍵字:歌仔戲 , 哭腔 , 苦旦 , 薪傳 , 民族藝師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