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幼時先後就讀於鳳山國小、道明女中、高雄女中。自幼即喜愛文學及閱讀小說,且受母親影響,經常接觸舞臺劇。1974年考取東吳大學英國文學系,師承閻振瀛教授,大學時開始對莎士比亞戲劇及現(xiàn)代戲劇產生濃厚興趣。1981年赴美國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攻讀戲劇碩士,主修舞臺設計,1983年取得碩士學位後返臺,與劉建中先生結婚。
自美返國後,即從事舞臺及燈光設計,且兼任於東吳大學英文系、政治作戰(zhàn)學校戲劇系、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1985至1987年擔任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專任講師。1987年受中正文化中心主任張志良之邀,轉任國家戲劇院暨音樂廳營運管理籌備處「舞臺監(jiān)督」之職,此時正值兩廳院開幕之際,千頭萬緒,百事待舉,容淑華與同仁們努力建立演出執(zhí)行之制度規(guī)章。1990年升任演出組組長,領導演出組一步步朝專業(yè)化邁進,除極力將硬體設施的管理與維修加以制度化,也訂立一套輔助表演團體演出的機制,不僅擬定兩廳院演出組的工作方法與目標,更增進國內演出團體的專業(yè)度與演出品質。1994年參加臺灣大學「企業(yè)經理人員高階管理班」,期望引進企業(yè)經營管理的原則及精神,促進兩廳院管理的專業(yè)化。
1995年受國光藝術戲劇學校(今「臺灣戲曲學院」)校長柯基良之邀,辭去兩廳院職務,轉任該校專任講師至今,就職當年即創(chuàng)立「劇場藝術科」,擔任科主任,該科於1997年開始招生,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訓劇場技術專業(yè)人才的科系。容淑華主要教授「舞臺管理」、「劇場行政」、「臺灣現(xiàn)代劇場」等課程,同時兼任於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及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教學之余,亦撰寫劇場概論及劇場行政類書籍,1997年出版《奇妙世界—劇場》,1998出版《演出制作管理》。1999年因獲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卸任科主任職務,赴英國愛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 攻讀博士學位,師承教育劇場大師約翰薩默斯(John Somers),主修教育戲劇(DIE)與教育劇場(TIE),2004年當選博士候選人至今,博士論文為《羽化的旅程:教育劇場典范轉移》(The Journey to Transformation: Theatre in Education Paradigm Shifting)。
博士班期間積極投身「教育戲劇(DIE)」、「教育劇場(TIE)」和「劇場規(guī)劃」的研究與實驗。在教育戲劇方面,先後擔任「差事劇團教育劇場種子劇團培訓工作坊」主持人、「2001新視野『戲劇、劇場與教育』亞洲連線計劃」主持人、「兒童戲劇推廣計劃2001-一起來抓馬:DIE師資研習營---臺北、臺東教育戲劇工作坊」主持人、「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中心『教育戲劇師資培訓及教師在職訓練』之『戲劇教學』課程」講師、「教育戲劇與教育劇場工作坊」主持人、參與「藝術與人文專案行動研究案:教師透過戲劇教學協(xié)助學生依其自我標準體驗『藝術與人文』及跨科目學習歷程」研究案。在教育劇場方面,除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藝教於樂』專案計畫」執(zhí)行者和「臺灣『教育、戲劇與劇場』研討會暨工作坊」主持人,也深入校園,策劃及編導「教育劇場入校園」系列的演出,於多所中學和大學進行教育劇場的實踐。在劇場規(guī)劃方面,所參與的研究案包括〈臺北市中山堂營運管理研究計畫案〉、〈臺北音樂廳初步規(guī)劃及建筑計畫研究案〉、〈臺北富邦基金會之「兩廳三館」營運管理規(guī)劃案〉及〈臺中國家歌劇院規(guī)劃及建筑計畫PCM〉。
容淑華目前除了專任於臺灣戲曲學院,也長期擔任臺灣藝術大學和中國文化大學兼任講師、牯嶺街劇場執(zhí)行長(2005—)、國內數(shù)個藝文機關團體(兩廳院、國家文藝基金會、臺北市文化局、臺北縣文化局)的評議委員。總括而言,容淑華至今對臺灣劇場的貢獻包括:「劇場專業(yè)化營運管理的推動及執(zhí)行」、「劇場專業(yè)人才的培育」及「教育戲劇及教育劇場的推廣和實踐」,是臺灣劇場行政界與戲劇教育界的先鋒與推動者。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