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輩的戲迷看戲的記憶中,坐落在中華路上的國軍文藝中心是絕對不會被遺忘的地方。國軍文藝中心從西元1957年起啟用,到今天已經歷了快半百的歲月。當年建造時,因作為國劇專屬的演出場地,在外觀及內涵上都要保有傳統劇場特色,設備先進,并裝有冷氣。在當時電風扇的時代中能有冷氣的劇院沒有幾家,風光一時,當時叫「國光戲院」。1965年,國防部收回使用,并陸續整建,增購新式設備。國防部召開第一屆國軍文藝大會,發起軍中文藝運動,提倡中華文化的復興與發揚,京劇也被定位為「國劇」,成為了文化工作的重點。此時便將國光戲院改稱國軍文藝活動中心。國軍文藝中心當時隸屬於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便在這時空背景之下成為重要的表演場地。1970至1990年代,大鵬、陸光、海光劇團、明駝國劇隊、復興劇校和飛馬豫劇隊等軍中劇團,經常在此演出。軍中每年都會舉辦國軍文藝競賽,國軍文藝中心更是首要之選的演出場地。這個時期,幾乎每天都有戲曲節目演出,也是京劇等戲曲在臺發展的高峰期。
1985 年5月20日,國軍文藝中心發生火警,火勢猛烈,達數小時之久,財物損失超過一千萬元,使得國軍文藝中心被迫暫停營運,進行整修。1980年代末期,臺灣經濟快速發展,娛樂媒體與方式也日趨多樣化。戲曲節目已不再是民眾的唯一選擇,加上後來軍中劇團裁并為國光劇團,觀眾與演出都在大量的減少中。國軍文藝中心在修建後也從軍中體制中走出,成為自營的機構,開始多樣化的經營與各種團體的使用,不再局限於戲曲的演出了。雖然它以不復往日的光輝與繁華,但它曾經燦爛的風華是在記憶中無法抹滅的。
參考資料
消防萬花筒 http://66.102.7.104/search?q=cache:f0HnW63YlRkJ:.tccfd.gov.tw/images/left/left_11_0-3.htm+%E5%9C%8B%E8%BB%8D%E6%96%87%E8%97%9D%E4%B8%AD%E5%BF%83&hl=zh-TW&client=firefox 2.推動現代化與中華文化 http://.gio.gov.tw/info/taiwan-story/culture/down/3-2.htm 3.光華雜志 〈脫下「軍」袍之後──國光劇團〉,85年2月號 http://.sinorama.tw/8502/502036c1 4.訪問國軍文藝中心董訓毅先生。5.中華民國國防部PDA版http://.mnd.gov.tw/PDA/service/servicelist.aspx?SerID=205&Catgry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