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或1912年,臺灣彰化鹿港~)南管傳統館閣。鹿港聚英社的前身是歌館逍遙軒(又作消遙煙)。據說有190余年的歷史,但學者考證,大約在1890年(光緒16年)或1912年(大正元年)由鹿港著名的詩人施梅樵(1870-1949)改名為聚英社。往昔活動的地點大多在鹿港「街尾」、「菜園」附近的弦友家,或是金門館、小本宮、龍山寺。著名的館先生有蘇岱、施綿、王成功、施羊、吳彥點、林清河、林獅、施魯、林德其等。其中施羊、林清河曾經到臺北、大甲、清水、褒忠、嘉義、樸子、大林、臺東等地傳授,所以臺灣各地取名為「聚英社」的南管團體可能都跟鹿港聚英社的傳承有關系。
聚英社在1919年(大正8年)舉辦「全國南管聯誼大會」、1923年(大正12年)日本裕仁太子到臺中視察時,聯合鹿港其他5個社團的代表前往演奏、1973年舉辦過「全國南樂聯誼大會」、1979年第二屆全國民俗才藝活動中推出業余的七子戲演出、1981年參與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舉辦的「鹿港南管音樂的調查與研究」計畫、「國際南管會議」,并主辦過十多屆端午節「全國民俗才藝活動──南管演奏大會」。出版的唱片有《鹿港古老傳統音樂——南管名曲選集演奏(演唱)》、《清音雅樂──鹿港聚英社南管音樂》。1986年與鹿港雅正齋同時榮獲教育部第二屆民族藝術薪傳獎。目前主持館務的是許耀升,主要成員有黃承祧、施永川、陳麗英、吳敏翠等。
中文關鍵字:鹿港 , 南管 , 館閣
英文關鍵字Lugang , Nanguan , club
參考資料
何懿玲、張舜華。1982。〈南管的歷史研究〉。收於《鹿港南管音樂的調查與研究》。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編。彰化:鹿港文物維護發展促進委員會。李秀娥。1993。〈弦管社團的組織原則:以鹿港雅正齋為例〉。收於《鹿港暑期人類學田野工作教室論文集》。余光弘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李秀娥。1994。〈社經環境與南管社團發展關系初探:以鹿港雅正齋為例〉。收於《八十三年度全國文藝季千載清音:南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王櫻芬編。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李秀娥。1997。〈鹿港鎮的曲館與武館〉。收於《彰化縣曲館與武館》。林美容編。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蔡郁琳。2000。〈聚英社〉。收於《彰化縣南北管館閣巡禮》。彰化:彰化縣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