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陳昇琳,1939年生,苗栗銅鑼鄉(xiāng)人。父親陳錦海,家境富裕。因愛戲而學戲,後在客家「明興社」擔任老生兼編劇,母親李秀英專任苦旦。十一歲時陳昇琳拜關漢樓與陳拯文兩位京劇老師為師,專攻武戲。十七歲出師後到「金山樂社」與蕭守梨、Amis等共事,擔任午場京劇與晚場歌仔戲的武生;後轉至宜蘭內臺班「小雅」,專演老生反派,偶爾客串擔任樂團小喇叭樂師;玉輝堂返臺組班,邀請陳昇琳擔任音樂組長,往後數(shù)年陳昇琳大多擔任樂師的職務。曾加入客家「拱樂社」,退伍後,在「沈飛山賣藥團」擔任樂師。「拱樂社」到羅東露天戲院表演,因人員不足借調當時正在宜蘭的陳昇琳,演出後造成轟動,尤其《斬經(jīng)堂》一劇就曾經(jīng)被「包座」過。後來至「華臺園」劇團支援,演出《秦香蓮》與《吳漢殺妻》等戲,陳昇琳專門飾演包公、吳漢等老生角色,曾隨「華臺園」到菲律賓演出六個月。1966年,在臺北遇到巫明雄,轉入電影界擔任演員并進入電視歌仔戲界。後被「豐華公司」郭南洪網(wǎng)羅,拍了七年電影與武行。因表妹葉青的緣故,也曾到華視幫忙拍攝歌仔戲;狄鶯與石惠君等都曾是他的學生;也曾任楊麗花劇團的導演,編導《新狄青》。1969年,母親在桃園重整內臺班客家「新勝園」,要求陳昇琳回去主持團務。近年來參與精致歌仔戲公演,如楊麗花的《呂布與貂蟬》、《雙槍陸文龍》等,河洛的《曲判記》、《秋風辭》等,并在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任教,也擔任「陳美云歌劇團」的導演工作。2004年因中風臥病在床。
參考資料
林茂賢主持《歌仔戲重要詞匯編纂計畫書》,宜蘭:國立傳統(tǒng)藝術中心。 林鶴宜、蔡欣欣《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宜蘭,國立傳統(tǒng)藝術中心,2004。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nrch.cc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