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早期因劇團缺乏女演員,「星光演劇研究社」在「新舞臺」演出受到觀眾熱烈反應,逐漸帶動女性參與戲劇的風氣,如:「鐘鳴演劇研究社」、「臺灣演劇研究會」均有女性參與演出;皇民化運動時期許多戲曲劇團以「改良戲」或「新劇」名義出現,混合戲曲、新劇的表演型式,在臺灣各地的戲院做職業演出,新劇女演員激增。
靜江月在當演員前在大光明戲院幫忙拿椅墊,後來於「永樂座」特訓一周後,演出「星光劇團」名劇《奈奈子審判》,是根據昭和年間最流行日劇《奈奈子?裁判》改編,開始演員生涯,擔任六、七年小旦後接任「星光劇團」團主。當時由其夫李水生負責打戲路、其弟黃志青負責編劇、導演周炳宏、樂師長李海桐。1948年改名「星月劇團」、1951年改名「新人劇團」演古裝劇,1955年「新人劇團」解散,改拍臺語片。一直到1966年,靜江月拍了第一部電影《廖添丁》,擔任劇中女主角。
1958年投入制作廣播節目,電臺主要以靜江月夫妻、黃志青夫妻、蘇金龍五人為班底,制作了如:民本電臺《三國志》、天南電臺《黃金地獄》等劇。1973年於中視制作《走馬燈》、《苦海女神龍》等劇極受好評,奠定在電視圈制作人的地位,被當時演員尊稱為「內桑」。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