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從小受父親喜愛京劇的影響,培養了對戲劇的興趣,1984年他加入了陸軍18軍11師的飛馬劇隊,演出話劇也演京劇,1950年隨軍中話劇隊來到臺灣,之後進入政工干校就讀,1954年畢業後便開始舞臺劇的編導工作,之後連續三年獲得許多大獎,導演《陋巷之春》(1955)獲國防部文康大競賽首獎、獨幕劇本《落魂崖》獲國防部徵文第一獎(1956)、短篇小說《第四面墻》(1957)獲香港亞洲畫報徵文第一名,同年編寫的《風塵春秋》也獲得國防部徵文第一名,創作質量相當驚人。
1958年奉調至政工干校影劇系任教,教授「戲劇概論」、「表演」等課程,教學之余也編寫舞臺劇,作品有《白日舞青天》、《玉潔冰清》等,1960年擔任臺北民防電臺「周末廣播劇」之制作兼導演,開始編寫廣播劇,作品有《玲玲與我》、《寒流萬里》、《大道之行也》等十四部作品,其中《玲玲與我》獲教育部徵文第二獎。
1961年調任至中國電影制片廠,開始接觸電影制作,編導新聞片、紀錄片和軍教片,并拍攝劇情長片,由他負責拍攝的紀錄片及軍事教育片多達十多部,其中《成功嶺之歌》獲1966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及最佳紀錄片策劃獎,亦曾至香港張徹的制片公司工作,期間也撰寫多部電視單元劇,包括《梁上君子》、《啞妻》、《口哨與我》、《蘭玲公主》等十五部作品。
1971年自軍中退休,仍持續進行創作,撰寫多部電視連續劇和電影劇本。另外,憑藉著對傳統戲曲的興趣,偶爾也編寫或修編京劇劇本,也改編過崑曲與豫劇,京劇作品有《忠烈睢楊城》(1966)、修編《新紅梅閣》(1986)、修編《風云采石磯》(1987)、《真觀圖》(1988)、《天下第一家》(1989)等劇。1990年改編豫劇《王月英棒打程咬金》獲得傳統戲曲金鐘獎,同年亦改編崑劇《長生殿》。1996年著手計畫本土京劇《媽祖》、《鄭成功》與《廖添丁》等三部曲,其中編寫的《媽祖》1998年完成後,由國光劇團於國家劇院演出。
1989年開始擔任教育部文藝獎、電視金鐘獎、文藝金像獎、大專暨社會話劇比賽、新聞局電影劇本獎等之評審委員,并於臺視、華視、文藝協會等編劇訓練班開班授課。1996出任「國光劇團」藝術總監,規劃多項京劇公演,致力於兩岸戲劇交流,與中國京劇院建立良好的關系,1999年請辭「國光劇團」藝術總監一職,擔任劇團顧問。2000年之後,仍持續創作、專心撰寫戲劇評論,并至北京等地出席各種文化及藝術會議。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