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葉青從小便跟著窮苦人家送來戲班「綁戲」的孩童們一起練唱,姨媽和戲班里的老師們都認為葉青有高度的潛力。母親雖然不反對葉青學戲曲,但外婆卻希望葉青能受一般正常的教育,便將她從岡山帶回故鄉苗栗讀書。但因為家庭經濟的壓力,小學畢業後葉青便回到岡山工作賺錢,但是她并未就此放棄學業,常會利用閑暇時間請教私塾老師學習漢文,也到臺中「大明補校」學習,奠定了深厚的閩南語根基,使得她日後進入演藝事業後能充分掌握歌仔戲的聲韻之美。
十八歲時,臺語片開始風靡,葉青在表姊的女兒江青霞引薦下,到臺北參加演員試鏡,一舉入選,開始了電影演出的生涯。為了武俠片的需要,葉青也曾向圓環頗負盛名的拳頭師父廖五常先生請教,學習拳腳功夫,對於她日後歌仔戲表演中的武打身段助益頗大。民國58年(1969),中國電視公司開播,葉青正式加入電視歌仔戲演出的行列。因為長相秀氣又唱作俱佳,她一開始在《花田錯》中演出,讓觀眾眼睛為之一亮,成功的以反串角色打入電視歌仔戲圈。民國60年(1971)演出《三國演義》更首創了女性反串演出關公的先例。民國62年(1973),臺視聯合歌劇團成立,葉青參與了多部大戲的演出,包含《七俠五義》、《三國演義》…等,其中《七俠五義》長達六十五集,葉青飾演錦毛鼠白玉堂,和楊麗花合力演出獲得觀眾的熱烈回響。爾後,民國71年(1982)葉青正式與中華電視公司簽約,成立「神仙歌仔戲團」擔任團長兼制作人,後來更名為「華視葉青歌仔戲團」。葉青與編劇狄珊二人,在長期合作的默契與共同的藝術理念下,聯手打造不同類型的歌仔戲,成功建立起「葉派」的表演藝術風格,并且加入特效「DPT」,制作了《蛇郎君》、《周公與桃花女》…等一系列充滿聲光效果的神話歌仔戲。
民國77、80、81年(1988、1991、1992),葉青分別以《春江花月夜》、《孔明三氣周瑜》、《秋江煙云》三部作品,獲得電視金鐘獎的肯定。民國82年(1993),更率領「華視葉青歌仔戲團」赴國家戲劇院演出《冉冉紅塵》,同年獲選為「亞洲最杰出藝人」,并受邀到紐約林肯中心演出。個性爽朗、處事認真的葉青,近年來致力於歌仔戲藝術的推廣與薪傳,并參與公益活動,樹立戲曲藝人的典范。
參考資料
下一篇: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詹天馬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