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瓊劇是海南省的地方劇種。它出自海南瓊州(今之瓊山縣),故稱瓊劇,解放后又稱之為海南戲。
中文名:瓊劇
英文名:HainanOpera
別稱:瓊州劇、海南戲、瓊戲
所屬劇種:嶺南劇種
唱腔方言:閩語(海南話)閩南語系
劇目分類:文戲、武戲、文明戲
1、簡介瓊劇是在明代海南流行的雜劇(源于弋陽腔)的基礎上,吸收閩南戲、徽調、昆腔、潮州正音戲、潮劇、廣東梆黃和海南民歌、歌舞八音、傀儡戲、道壇樂曲等逐漸形成的,是弋陽腔支系的地方劇種。
清乾隆五年(1740)至五十八年(1793),海口先后建起福建、高州、潮州、五邑(南海、番禺、佛山、江門、新會)會館,這些會館門前建有固定石戲臺,且年年集資聘請家鄉戲班來海口演出。有些戲班還設科班教授門徒,有些藝人則在海南島落戶。如光緒年間(1875-1908)瓊劇名凈黃匡生的先祖,就是乾隆時跟班會至海南落戶的。這些外來的戲班,對土戲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使它的成為表演藝術漸趨成熟。咸豐年間(1851-1861)至光緒年間是瓊劇較繁盛和變化較大時期。太平天國革命失敗后,粵劇藝人受到清政府的迫害,流入海南島,與瓊劇藝人互相拜師結親,有的開設科班教戲,有的插班演戲,對瓊劇的興盛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這時,粵劇的二黃、梆子等聲腔,以及新、老“江湖”十八本等均為瓊劇吸收,又在這些聲腔的基礎上創造了“海南腔”等板腔,使瓊劇從曲牌體逐步蛻變為板腔體,原有的鑼鼓譜、小曲、幫腔等也被摒棄。
“五四”運動以后,在文明戲的影響下,瓊劇作家吳發鳳、名旦張祿金等,組織了瓊崖土戲改良社,編演了《救國運動》、《新的婚姻》、《省港大罷工》等內容進步、形式新穎的劇目,其他十余班社也編演了一批具有愛國思想的劇目,如《正氣歌》、《桃花扇》、《木蘭從軍》等。這一時期,在音樂和舞臺美術方面,均有所改革。1927年后,瓊崖土戲改良社解散,瓊劇受資本主義商業化的影響,有些班社競相以荒誕內容的劇目和低級趣味的表演迎合低級趣味,致使它逐漸失去原有特色。抗日戰爭爆發后,不少班社流亡海外,島內只存一個文武大班和幾個中小(專演文戲)班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方針政策指導下,瓊劇獲得新生,有很大的發展。1950年初,島內只有七個戲班活動。至1952年,離散的藝人重新歸隊。重返舞臺,各縣市陸續成立二十余個民營劇團,并開展正常的演出活動。1953年,開展改戲、改人、改制運動,廢除班主制,藝人當家作主,其社會地位得到了重視與提高。同時,在革除上演“通宵戲”和“提綱戲”的陋習后,一方面,積極排演中央和省推薦的優秀劇目,另一方面,挖掘整理演出優秀傳統劇目及創作改編優秀的歷史劇和現代戲,瓊劇舞臺面目一新。1955年,進行職業劇團登記,經改革整頓,劇團撥歸各縣市人民政府領導與管理。1956年,廣東瓊劇團在廣州宣布成立,1959年改組擴建成立廣東瓊劇院,同時,進行全區劇團整編,成立各市縣瓊劇團。1960年初,創辦海南藝術學校(后改名海南瓊劇學校)。此外,還舉辦各種規模的培訓班,培養瓊劇新人才,新一代瓊劇藝術工作者和老一輩藝術家攜手合作。經過一系列組織建設、健全機構工作和經營管理的改善,瓊劇藝術更有了長足的發展。這段時期,先后整理出《紅葉題詩》、《紅色娘子軍》、《秦香蓮》等優秀歷史劇和現代化戲,在舞中藝術方面,建立編導制和以劇本為依據的排演制度。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間,瓊劇遭受浩劫,大多數瓊劇團被遣散;瓊劇學校停辦,戲曲機構陷入癱瘓,藝人或被下放勞動、或被迫轉行、或被遣散回農村。建國后十多年來收集的各種珍貴藝術資料均被毀滅殆盡。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瓊劇步入正軌。劇院和各市縣劇團逐漸恢復建制,優秀的傳統劇目重新上演,戲曲機構也先后恢復。瓊劇學校培養的青年演員也逐漸成為瓊劇新一代的藝術骨干。劇目創作和研究工作得以正常進行。獲得新豐收。1982年,中國廣東瓊劇團赴新加坡、泰國訪問演出,獲得好評。此后,廣東瓊劇院、海口市瓊劇團、海南青年瓊劇團、海南省瓊劇院多次出訪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新加坡新興港、瓊聯聲劇社也先后來瓊訪問演出,瓊劇與新、馬、泰、港各地瓊劇班社的藝術交流日益頻繁。海南省有專業瓊劇團(院)十七個。各縣、鎮、鄉村的業余劇團近百個。
3、劇目曲調瓊劇的傳統劇目有三部分:
文戲(唱曲戲)源于弋陽腔,雜以四平、青陽二腔,屬曲牌體制,滾唱帶幫腔。
武戲(科白戲,后吸收“梆黃”曲調),劇目有《八仙慶壽》、《六國封相》、《古城會》、《單刀會》及《三國》、《水滸》、《薛家傳》、《楊家將》、《封神演義》等歷史、神話小說戲四百多出。
文明戲,劇目有《救國運動》、《省港大罷工》、《空谷蘭》、《斷腸草》、《秋瑾殉國》、《啼笑因緣》等一百三十多出。
瓊劇曲調可分兩個部分:前期是帶幫腔的曲牌體,后期演化成板腔體。
瓊劇的樂器有絲弦類、彈撥類、管吹類、打擊樂類等三十多種,其中竹胡、二胡、二弦、大小嗩吶、大喉管、短管均可當主樂器用。
伴奏樂器原來只有鑼、鼓、笛(即嗩吶),稱“鑼鼓吹打”。現在有竹胡(高調弦)、二弦、二胡、椰胡、提琴、三弦、月琴、秦琴、琵琶、揚琴、大嗩吶、小嗩吶、橫簫、洞簫、大喉管、長管、短管、花鼓、戰鼓、群子鼓、子鼓、雙面子鼓、梆板、高邊鑼、文鑼、蘇鑼、乒乓鑼、小圈鑼、京鑼、鐘、鐃鈸、京鈸等三十多種。以竹胡、二胡、二弦、大嗩吶、小嗩吶、大喉管、短管為主奏樂器。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