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的原創作者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此故事是取自他在西元1915年所創作的短篇小說〈竹藪中〉,後經日本名導演黑澤明,將之改編為電影《羅生門》,從此奠定其不朽的地位。京劇版的《羅生門》, 1998年於國家劇院首演,由「復興劇團」(1999年改制為「臺灣戲專國劇團」,2006年再改制為臺灣戲曲學院國劇團)演出,「臺灣戲曲學院國劇團」的新編京劇《羅生門》,是以原著小說故事為架構,運用京劇的「唱念做表」,賦予劇中男人、女人、強盜三位主角鮮明的人物性格。
「臺灣戲曲學院國劇團」的新編京劇《羅生門》由吳興國、曹復永、黃宇琳等人主演,導演鍾傳幸、劇本改編鍾傳幸、宋西庭(大陸);故事內容的開場為劇中的女主角(黃宇琳飾),身體先遭強盜(吳興國飾)蹂躪,精神上又旋即遭受丈夫(曹復永飾)的踐踏為引子,致使劇中的男人、女人和強盜三位主人翁之間的「各說各話」,架構出多種版本的《羅生門》事件故事。
在角色方面,把原著的七人濃縮為以三位主角為核心場景與對話,三位主角分別是「男人」、「女人」與「強盜」,在模糊了姓名之後,他們成了人物的典型。鍾傳幸打破傳統行當的藩籬,例如,飾演女人的黃宇琳將以花衫、青衣、潑辣且呈現人物的多重性格;吳興國扮演的強盜介於武生與花臉、丑角之間;曹復永的男人揉合了小生與老生的特質。此劇并由舞蹈家吳素君指導丑角身段;大陸編腔李連壁編寫唱腔。
參考資料
記者周美惠報導〈羅生門 京劇詮釋「很厲害」〉,《聯合報》【文化】,1995年5月3日。 2.記者周美惠報導〈京劇羅生門 要上演了〉, 《聯合報》【文化廣場】,1995年4月15日。 3.記者周美惠報導〈京劇羅生門跟著緋聞感覺走〉,《聯合報》【文化】,2002年2月9日。 4.記者紀慧玲報導〈導演鍾傳幸重履舞臺〉,《民生報》【文化新聞】,2002年2月9日。 5.記者賴廷恒報導〈禧龍珠 國光劇團年關壓軸戲 羅生門 臺灣戲專春節後放洋〉,《中國時報》【藝術人文】,2002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