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管古路戲《爛柯山》(也有諧音「南柯山」一說)的故事以《漢書?朱買臣傳》、元《魚樵記》雜劇,敘述漢朝朱買臣尚未發跡前被妻迫寫休書,到高中得官後馬前潑水的故事。朱買臣為老生行當,以唱工見長,有的北管劇本,將此出戲分為《前迫》與《後迫》。《爛柯山》後接《上京考教》、《游街》、《癡夢》、《覆水》,各館閣有其不同的安排。在崑曲中,此出戲的唱念作表有四大要訣:「志、苦、情、絕」?!赋臣堋鼓鎭眄樖?,卻不脫書生的「志氣」?!秆╅浴乖陲L雪中砍材筋疲力竭的「苦」?!钙刃荨箷r百般無奈的「情」。「潑水」時,要有難舍情分,卻又須有覆水難收的「絕」。此四大要訣是崑曲中對朱買臣唱工的要求,在北管戲中,是鮮有此類深刻描摹的人物刻畫指示,除了師承的口授心傳,幾乎不會述之於文字。
本事:窮書生朱買臣與結縭二十年的妻子,在爛柯山下砍材賣材維生。其妻崔氏不滿其生活貧苦,要求朱買臣把休書來寫,讓她改嫁他人。幾經吵鬧,鄰人王大娘都無法勸慰,只得任其離家遠走。而崔氏與朱買臣離異後,又改嫁木匠張三,而朱買臣則與友同行,赴京趕考。崔氏改嫁後,木匠張三因好賭而敗光了家財,甚至還想把崔氏推入火坑賺取皮肉錢,崔氏遂又離之。朱買臣得官後回到爛柯山,崔氏聽此,回到家中做了場南柯一夢,醒後心有不甘,認為官夫人應是自己,因而攔轎,與朱買臣發生了一連串馬前潑水、覆水難收,終因羞愧而投河自盡的事件。其唱腔板式根據陳秀芳《臺灣所見的北管手抄本》的編排,有「平板」、「疊板」、「緊平板」、「慢平板」、「反彩板」、「反平板」、「課仔」(唱念)、「彩板」。
參考資料
陳秀芳《臺灣所見的北管手抄本》,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吳邦夫《北管曲譜》,基?。捍仍扑鹿芾砦瘑T會,1999。 據彰化吳鵬峯藏北管集錦影印《北管音樂拾遺》第5冊,民國年間。呂錘寬,《北管古路戲的音樂》,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4,p69。 王大錯、鈍根、燧和 《戲考》,臺北:里仁出版社,1970,p34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