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1991年1月成立於新竹,團長為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的邱娟娟,為新竹的第一個現代戲劇團體。在1991年7月文建會所推動的「社區劇團活動推展計畫」之下,與觀點劇坊、華燈劇團(今臺南人劇團)、南風劇團、臺東公教劇團(今臺東劇團)一同獲選為計畫推動團隊,開始朝向「社區劇場」的方向發展,但在三年計畫結束後,因人事問題,劇團不久後也宣告解散。
文建會推展社區劇場的目的,為開發「外臺北劇團」,縮短城鄉間的文化差距,對所補助的劇團有一定的要求,如演出題材、巡回演出范圍及場次,這也使得這些計畫案中的劇團,如華燈劇團(今臺南人劇團)、南風劇團、臺東公教劇團(今臺東劇團),除了成立背景與領導者不同外,劇團的創作風格都類似。
在文建會補助案的要求下,各地劇團以當地風土文化為創作的起點,位於新竹的「玉米田劇團」開始編創以新竹為主題的劇作,進行田野調查蒐集素材,將在地人的生活融入劇作中,希望透過演出的內容,讓社區民眾重新思考斯土斯民的相關議題。表演型式有兒童劇、街頭劇、大傀儡等各種型式,演出地點從一開始公寓的車庫,到各大市場、各鄉鎮廟前、學校、文化中心、市中心大街等不同的開放性表演場所都有,讓戲劇表演移到室外,更貼近民眾,讓民眾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戲劇表演。
劇團作品有1991年公寓車庫演出《身分獨奏》,《河川看誰最美麗》巡回於新竹文化中心等六地共七場,1992年公寓車庫演出《火車火車走到哪里去》《身分獨奏2》,同年《內灣線故事─廣播劇》巡回於新竹文化中心等三地共三場,1993年於新竹東門城演出《與東門城的對話》巡回新竹東門、交大、新竹漁港等10場,1994年於清華大學演出《內灣線的故事》巡回新竹東門城、清大、芎林等10場,1995年於清華大禮堂演出《跳舞的砂子》巡回清大禮堂、文化中心三場。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