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原是西漢河南郡(今河南溫縣)人,是孔子的門生----戰國時著名文學家卜商?的七世孫,自幼家境貧寒.上不起學,與弟弟種田牧為業.弟弟成家后,他把僅有的家產都給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部分羊.進住深山,放牧為業.十年后,卜式的羊.由原來的18只,增加到1000多只,成了富有的牧戶.而其弟卻家業衰敗.一貧如洗.他多次救濟弟弟.受到鄰里的稱贊.
武帝時匈奴屢犯邊,他上書朝廷,愿以家財之半捐公助邊。帝欲授以官職,辭而不受。又以二十萬錢救濟家鄉貧民。朝廷聞其慷慨愛施,賞以重金,召拜為中郎,布告天下。他以賞金悉助府庫;身為郎,仍布衣為皇家牧羊于山中。武帝封其為緱氏令,以試其治羊之法,有政績,賜爵關內侯。元鼎中,官至御史大夫。後因反對鹽鐵官營,又兼不習文章,貶為太子太傅。
卜式,是河南郡(今河南洛陽市東北)的一個普通農民。以種田和畜牧為生。父母雙亡,家中只有個幼小的弟弟,等到弟弟成人后,卜式把田地房屋財產都給了弟弟,自己只帶走畜羊一百多只,進入山放牧,過了十多年,他的羊達到一千多只,又自己買了田地房屋。而他弟弟由于只是玩樂而坐出山空,家產耗盡,于是卜式又屢次把家產分給弟弟。這應該就是溺愛吧。
當時漢朝正在和匈奴作戰,國庫很緊張。卜式上書表示愿意把財產的一半拿出來支援邊境戰事。
于是漢武帝便派遣使者問他,“你這樣做,是不是想做官呢?”
他答道:“我從小就放羊,沒學過做官的學問,不習慣過官吏的生活,我不愿意做官。”
使者接著問,“那家中是不是有冤屈打算上告?”
他又回答,“小人生下來就從不和人爭執什么,對我的家鄉人,生活困難的我就借他們錢糧,對行為不端正的人,我就開導教誨他。我住的那里,人們都依賴我,對我都很友好。我能有什么冤屈呢?”
估計使者也郁悶了,便問,“既然是這樣,那你拿一半財產出來是想做什么?”
卜式老實的回答道:“天子討伐匈奴,我認為有能力的人應該到前線拼死做戰,有錢財的人就應該捐獻出來,資助軍隊。這樣我們大漢就能把匈奴消滅了。”
使者把上面的話匯報給漢武帝,皇帝便把這些話說給丞相公孫弘?聽,公孫弘說道:“這可不符合人的本性。對那些圖謀不軌的人,不能為了利益而破壞法紀。請陛下不要答應。”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便是如此。于是皇帝一直沒回復卜式,這樣拖了幾年,卜式一直閑置著。卜式回家鄉后,繼續著種田放牧生活。
這里談談當時的歷史環境。漢武元朔元年,對外討伐其他所謂的蠻夷國家,對內則大肆封賞有功勞的臣子,導致國用空竭,于是宣布可以用錢來給奴婢們贖身,給他們終身的自由,為郎增秩及入羊為郎。元朔五年,有關部門決議,宣布平民可以用錢買爵位以及贖出因為犯罪而被囚禁的人,而且徹底免罪。又設置賞官,稱做武功爵。
(杜佑?《通典-食貨典》曰:茂陵中書有武功爵:一級曰造士,二級曰閑輿衛,三級曰良士,四級曰元戎士,五級曰官首,六級曰秉鐸,七級曰千夫,八級曰樂卿,九級曰執戎,十級曰政戾庶長,十一級曰軍衛,此武帝所制以寵軍功也。顏師古云:“此下云級十七萬,凡直三十余萬金。所引茂陵書止十一級,則計數不足,與本文乖矣。或者茂陵書說之不盡乎。”諸買武功爵官首者,試補吏,先除千夫,如五大夫。五大夫,舊二十等爵之第九級也,至此以上,始免徭役,故每先選以為吏。千夫者,武功十一等爵之第七也,亦得免役,今則先除為吏,比于五大夫也。其有罪,又減二等。爵得至樂卿,樂卿者,武功爵第八,言買爵唯得至第八。以崇軍功。軍功多用超等,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吏道雜而多端,則官職耗廢矣。)
又過了一年,匈奴渾邪王率眾投降,漢武帝自然有封賞無數,搞的國庫空虛,貧民紛紛遷徙,搞的官府無法全部供給。這時,卜式再次拿出二十萬錢給河南太守,用來幫助那些遷徙的民眾。到了河南上表報告幫助貧民的富人名單的時候,漢武帝從中看到了卜式的名字,認出是前幾年打算拿一半家產資助邊境軍事的人。于是賜給卜式四百人更賦錢,而卜式又把這些賞賜歸還了朝廷。那個時候,有錢人都絞盡腦汁的藏匿錢財,只有卜式總是想幫助國家。漢武帝認為卜式是個忠厚的長者,便征召他,拜為中郎,賜爵左庶長,又賜予他良田十頃。并詔告天下,想用這樣的尊榮顯貴來帶動其他人。
起初,卜式不想做官,皇上道:“我上林苑中也有羊,想讓你為我養它們。”于是卜式做了中郎,穿著布衣戴著草帽踏著草鞋而去養羊。一年后,他養的羊又肥又多。皇上經過他養羊的所在,很欣慰的夸獎他。卜式便說到:“不只是養羊,治理國家也是這樣的道理。‘以時起居,惡者輒去,毋令敗群。’”皇上很驚異他能有這樣的言論,就想試試讓他去治理人民。于是拜卜式為緱氏令,卜式很輕松的將緱氏治理的非常好。便升遷為成皋令,領漕,課最上,仍然非常好。皇上因為卜式的忠誠質樸,拜他為齊王太傅,后來轉為齊相。
后來南越呂嘉反,卜式上書道:“臣聞主愧臣死。群臣宜盡死節,其駑下者宜出財以佐軍,如是則強國不犯之道也。臣愿與子男及臨菑習弩博昌習船者請行死之,以盡臣節。”他請求漢武帝批準他父子和齊國熟習艦船的人前往南越效死。皇上認為他很賢德,下詔書道:“朕聞報德以德,報怨以直。今天下不幸有事,郡縣諸侯未有奮繇直道者也。齊相雅行躬耕,隨牧畜悉,輒分昆弟,更造,不為利惑。日者北邊有興,上書助官。往年西河歲惡,率齊人入粟。今又首奮,雖未戰,可謂義形于內矣。其賜式爵關內侯,黃金四十斤,田十頃,布告天下,使明知之。”著實把他表揚了一番,又封侯又賜物,又想利用這個來帶動天下人。
可惜當時全國無人響應,當時列侯數以百計,沒有一個人要求從軍打南越。漢武帝很生氣。正好舉行酎祭活動,天下列侯奉命進獻黃金助祭。少府檢查所獻黃金,凡重量不足或成色不好的,皇上命令一律以“不敬”罪加以參劾。結果,因此而被革去爵位的,有一百零六人。辛巳(初六),丞相趙周也被指控“明知列侯所獻黃金重量不足,卻縱容包庇”,被逮捕下獄,趙周自殺。
當時的大司農桑弘羊常自詡為計臣能手,說什么“民不加賦,國用自饒”。結果被卜式斥責他“不務大體,專營小利。”
元鼎?(漢武帝年號--前116—前111年)中期,皇帝征召卜式代替石慶為御史大夫。所謂在其位謀其政,卜式就上表說鹽鐵專賣不好而船也要算,應該停止。皇上因此不喜歡卜式。元封元年應當封禪,卜式又不擅長寫文章,便被貶秩為太子太傅,用兒寬代替了。卜式最終得享天年。
班超?曰:“(卜式)以鴻漸之翼困于燕爵,遠跡羊豕之間,非遇其時,焉能致此位乎?”并稱其質直。卜式著有《養豬羊法》,可惜也佚失了。
雖然司馬遷認為其曲學阿世而將其傳寫入平準書,但是我們應該知道,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民,能有上面那樣的思想和作為,已經可以流芳千古了。1937年,張善孖?畫了一系列歷史人物,以激勵時人報效祖國。其中卜式的人物畫就在此次參拍的《忠孝故事》圖中。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