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草地貪夜蛾
分類: 自然災害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4-24
閱讀 :294
草地貪夜蛾在農業上屬于害蟲,其幼蟲可大量啃食禾本科如水稻、甘蔗和玉米之類細粒禾榖及菊科、十字花科等多種農作物,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其發育的速度會隨著氣溫的提升而變快,一年可繁衍數代,一只雌蛾即可產下超過1000顆卵。接下來就由小編帶著您一起具體了解一下吧!草地貪夜蛾:是夜蛾科灰翅夜蛾屬的一種蛾。成蟲在夜間活動,在植物葉子頂部產約100粒卵,卵階段是在25℃的溫度下持續3天。新孵出的幼蟲以卵殼本身為食,然后靜置2-10小時。幼蟲即毛毛蟲更喜歡以新葉為食,由于它們的食性習慣,通常會各自找到一片新葉。幼蟲改變皮膚七次,并在最后的一次離開墨囊,穿透0.5厘米深的土壤,在那里它們變成蛹。蛹階段在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持續約10-12天。成蟲的壽命約為12天,該有害生物的完整周期僅為30天。該物種可能正發生同域種化,漸分化為分布地區與外形沒有明顯差異的兩個亞型,其幼蟲分別以玉米和水稻為主要食草。該物種原產于美洲熱帶地區,具有很強的遷徙能力,雖不能在零度以下的環境越冬,但仍可于每年氣溫轉暖時遷徙至美國東部與加拿大南部各地,美國歷史上即發生過數起草地貪夜蛾的蟲災。2016年起,草地貪夜蛾散播至非洲、亞洲各國,并于2019年出現在中國大陸18個省份與臺灣島,已在多國造成巨大的農業損失。以上就是什么是草地貪夜蛾的內容介紹,如需了解更多草地貪夜蛾小知識,請繼續關注自然災害常識欄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