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種植在雪災來臨前要做好哪些準備?
分類: 自然災害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3-29
閱讀 :295
氣溫的降低可能導致畜牧們發生流行病的問題,而地理的植被也可能因為雪災導致死亡,農民也可能因雪災導致大量經濟損失,對于北方人民常吃的小麥,農民應該如何做才能減少一部分損失呢。 1、選用抗凍品種,適期播種,培育壯苗。 2、及早追肥。 小麥早春施肥,可以彌補冬季地力消耗,增加養分積累,促進麥苗返青生長,抗御或減輕早春凍害,尤其在冬季氣溫高、麥苗持續生長、地力消耗大的年份,早春施肥尤為重要。3、適時劃鋤,促其生長。 在土壤返漿時進行頂凌劃鋤,可起到松土、保墑、增溫、除草,增強麥苗御寒能力的作用。據歷年經驗,一般劃鋤后7~10天,白天5厘米土層內平均地溫可提高0.5~1℃,對促進根系發育和養分轉化十分有利。4、鎮壓控旺,確保小麥穩健生長。 早春對麥田鎮壓,可以粉碎坷垃、彌合裂縫,使麥根與土壤密接,防止冷空氣侵入而傷害麥苗。同時,鎮壓還具有提墑作用,可增加土壤表層的含水量,有利于緩和低溫冷害。5、適時適量澆水。 根據氣象預報在寒流到來之前提前澆水,是預防或減輕晚霜凍害的有效方法。澆水可增加植株附近的空氣濕度,提高了露點溫度,易使水氣凝結放出潛熱。據歷年經驗,凡霜凍前5天內澆過水的效果最好;在霜凍前5~10天內澆水的會遭受不同程度的凍害;在霜凍前10天以上澆水的幾乎沒有防凍效果。沒有澆水條件的麥田,可在寒流到來時,及時熏煙防霜,也有一定的防凍效果。農業是我國的重要問題,人民的吃飽穿暖離不開農民的協助。水災對農業生產問題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提前預知雪災也給農民朋友們提供時間做準備,盡可能保證畜牧的健康,糧食的自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