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夾雪形成原因是什么?原來是這樣
分類: 自然災害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3-29
閱讀 :328
說起雨夾雪相信都不會陌生,如果從字面上去解釋,雨夾雪就是說在雪里面還有雨水掉落下來。正常情況下,溫度到了冰點之下時,水滴就會凝結成為雪降落下來。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雨夾雪形成原因是什么? 所謂的雨夾雪,是雨水和雪一同混合降落的過程。這里的雪是已經將近融化了的,所以這是一種降水現象,而非降雪現象。這種現象的形成比較特殊,溫度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即大氣層近地面的溫度要比水的冰點要高一些。這樣在雪降落的時候,就會部分融化了水,而部分還沒來得及融化,降落下來就是雨雪天氣。還有另外一種情況下也會出現雨夾雪天氣,那就是降雨過程中,因為某一大氣層的氣溫偏高一些,而導致雨水部分形成了雪,便現雨夾雪天氣。雨夾雪的特殊凝結現象對溫度有要求,其主要發生在大氣層最接近地面的部分的氣溫略高于水的冰點(0℃或32℉)時。對于在凍結高度(freezing level)之下的低層暖空氣,為了能夠使從高處云層落下的雪融化為雨水,暖空氣的空氣層的厚度(depth)會在230m到460m之間變動,而這種變動是由雪花的質量與融解層(melting layer)大氣的垂直溫度梯度產生的。當融解層大氣的厚度進入這一范圍時,雨和部分融化雪將會自然地混合在一起,降落到地面時便會形成雨夾雪。以上就是有關雨夾雪這方面常識的相關介紹,相信通過小編的介紹大家已經對雨夾雪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關雨夾雪這方面的常識,不妨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