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伯仲之間的意思◥
伯仲,兄弟間排行的次序。「伯仲之間」形容人才能相當,不相上下。語出三國魏.文帝〈典論-〉。
◣伯仲之間的典故來源◥
三國魏.文帝〈典論-〉(據《文選.卷五二.論二》引)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1>之於班固2>,伯仲之間耳,而固小3>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4>,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注解〕(1)傅毅:?~西元89,字武仲,東漢茂陵人。博學善文,章帝時為蘭臺令史,與班固、賈誼共典校書,後為大將軍竇憲司馬。(2)班固:西元32~92,字孟堅,東漢安陵人,班彪之子。明帝時為郎,曾與傅毅典校秘書,後續其父彪所著漢書,積二十余年乃成,為斷代史之祖。(3)小:輕視。(4)蘭臺令史:漢代主持整理圖書及掌理書奏的長官。
◣伯仲之間是誰的典故 伯仲之間典故解析◥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有一篇相當著名的文章〈典論-〉,闡述讀書人為文應有的態度。他認為一般文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以為是,瞧不起別人的作品。所以他在文章一開頭,就說自古文人相輕,并以漢代的傅毅和班固為例。東漢章帝時,班固和傅毅同為蘭臺史令,一起負責書籍的典校工作。曹丕認為這兩人的文才不相上下,但班固看不起傅毅,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說:「傅毅因為會寫文章而得到這個職務,但他一下筆就沒完沒了,不知節制。」文人常會這樣以自己的長處來攻擊別人的缺點,事實上沒有人是通才,能掌握各種文體,所以每個人各有各的特色,應該要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才對。曹丕在文中以稱兄弟排行的「伯仲」,來表示班固與傅毅的文才相當,有如兄弟一般,差距不大。後來「伯仲之間」被用來形容人才能相當,不相上下。
Bo Z-ong Z-i Jian
下一篇:腳踏實地的意思 腳踏實地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既往不咎的意思 既往不咎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