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名正言順的意思◥
形容名分正當,言詞合理。語本《論語.子路》。後用「名正言順」指所做的事正當而合理,不容置疑。△「手足無措」
◣名正言順的典故來源◥
《論語.子路》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1>不正,則言不順2>;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注解〕(1)名:名分。名指一個人在社會上擁有的名位,分(ㄈㄣˋ)指他應盡的義務和應享的權利。(2)順:合理。
◣名正言順是誰的典故 名正言順典故解析◥
春秋衛靈公死後,衛人立蒯聵(ㄎㄨㄞˇ ㄎㄨㄟˋ)之子輒,是為出公。這一年的六月,趙鞅將蒯聵納於衛國的戚地,與輒對立。直到出公五年,衛君輒始終違抗父親蒯聵,諸侯們屢次以這件事責備衛國。這時孔子門人子路等多在衛國任職,衛君輒想要請孔子主持-。於是子路問孔子:「如果您去主政,要先從哪里下手?」因為衛國正處於一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名實錯亂的局面,孔子根本無意輔佐出公,所以說:「如果非做不可的話,就從正名入手吧。」并且說出「名不正,則言不順」,意思是說:名分不止,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而孔子所講的此一席話見於《論語.子路》。後來「名正言順」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指所做的事正當而合理,不容置疑。
Ming Z-eng Yan S-un
下一篇:通權達變的意思 通權達變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含飴弄孫的意思 含飴弄孫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