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脫穎而出的意思◥
穎,物體尖銳的末端。「脫穎而出」指錐尖透過囊袋顯露出來。比喻顯露才能,超越眾人。或比喻從囊中逃脫。語本《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毛遂自薦」
◣脫穎而出的典故來源◥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門下足矣。」得十九人,余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平原君1>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2>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3>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4>得處囊中,乃穎脫5>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
〔注解〕(1)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兒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當時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2)末:物體的尾端、頂梢。(3)毛遂:戰國時趙國人,生卒年不詳。為平原君門下食客,初無表現,後自薦隨平原君至楚,與楚王定約立功。(4)蚤:通「早」。(5)穎脫:錐處囊中,尖端必冒脫而出。穎,物體尖銳的末端。
◣脫穎而出是誰的典故 脫穎而出典故解析◥
「脫穎而出」原作「穎脫而出」。據《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載,戰國時,秦國出兵攻打趙國,包圍了趙都邯鄲,情況十分危急,於是趙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國,請求援救。平原君打算在其門下食客挑選出二十個文武人才一同前往,但只選出十九個,剩下的都不符合條件。這時,有一個名叫毛遂的人,主動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請求加入前往楚國的行列。平原君問:「你在我門下多久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說:「一個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好像一把放在袋子里的錐子一樣,立刻就會顯露出鋒利的錐尖。而你在我門下三年了,我卻沒聽說過你有什麼表現,你還是留下吧!」毛遂說:「我現在自我推薦,就是請求你把我放進袋子里,如果早點有這樣的機會讓你把我放進袋中,那我就不只是露出錐尖而已,而是早就顯露出才能,鋒芒畢露了!」平原君覺得毛遂說得有道理,就答應了,讓他一同前往。到了楚國,平原君和楚王會談,從早上到中午,都還沒有結果。毛遂於是持劍走到楚王面前,極力說明趙、楚聯合抗秦的利害關系。楚王終於被說服,答應趙國愿意出兵援救。於是兩國當場歃血為盟,誓守聯合抗秦的盟約。毛遂這次不僅幫平原君完成任務,也為國家立下了功勞,讓大家對他刮目相看,平原君因此待他為上賓。後來「脫穎而出」這個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顯露才能,超越眾人。或比喻從囊中逃脫。
Tuo Ying Er C-u
下一篇:汗馬功勞的意思 汗馬功勞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光怪陸離的意思 光怪陸離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