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孑然一身的意思◥
孑然,孤獨的樣子。「孑然一身」形容孤獨一個人。語本《三國志.卷五七.吳書.虞陸張駱吾朱傳.陸瑁》。△「形單影只」、「孤苦伶仃」
◣孑然一身的典故來源◥
《三國志.卷五七.吳書.虞陸張駱吾朱傳.陸瑁》嘉禾元年,公車徵瑁,拜議郎、選曹尚書。孫權忿公孫淵之巧詐反覆,欲親征之,瑁上疏諫曰:「臣聞圣王之御遠夷,羈縻而已,不常保有,故古者制地,謂之荒服,言慌惚無常,不可保也。今淵東夷小丑,屏在海隅,雖托人面,與-無異。……且沓渚去淵,道里尚遠,今到其岸,兵勢三分,使強者進取,次當守船,又次運糧,行人雖多,難得悉用;加以單步負糧,經遠深入,賊地多馬,邀截無常。若淵1>狙詐2>,與北未絕,動眾之日,唇齒相濟3>。若實孑然4>無所憑賴,其畏怖遠迸5>,或難卒滅。使天誅稽於朔野,山虜承間而起,恐非萬安之長慮也。」權未許。瑁重上疏曰:「……今兇桀未殄,疆埸猶警,雖蚩尤、鬼方之亂,故當以緩急差之,未宜以淵為先。愿陛下抑威任計,暫寧六師,潛神嘿規,以為後圖,天下幸甚。」權再覽瑁書,嘉其詞理端切,遂不行。
〔注解〕(1)淵:公孫淵(?~西元238),三國魏遼東襄平人,公孫康子。魏明帝太和二年,拜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青龍元年,通孫權,權遺使立為燕王。旋斬吳使,送其首於權,明帝又拜為大司馬。景初元年,魏命淵入朝,拒命,發兵拒魏。二年,太尉司馬懿攻遼東,淵兵敗被殺。(2)狙詐:伺機耍詐。狙,音ㄐㄩ,狡猾、奸詐。(3)唇齒相濟:嘴唇與牙齒相互緊靠著。比喻彼此關系密切,互相依賴。見「唇齒相依」。(4)孑然:孤獨的樣子。孑,音ㄐ|ㄝˊ。(5)遠迸:遠遠地散走。迸,音ㄅㄥˋ。
◣孑然一身是誰的典故 孑然一身典故解析◥
「孑然一身」源自「孑然」一詞,見於三國吳陸瑁進呈孫權的奏章。三國魏明帝時,遼東太守公孫淵謀反,與吳國密商抗魏之事。吳主孫權為顯示合作的誠意,故遣使赴遼東。但孫權此舉,卻反使公孫淵害怕會立刻引發魏國來攻,於是變節,斬了吳國來使,并將首級送至魏。孫權得知公孫淵背盟,大為憤怒,打算親自帶兵征討公孫淵。當時丞相陸遜之弟陸瑁以為不妥,上書勸阻道:吳與遼東距離遙遠,軍隊長途遠征,必然疲憊,恐怕難以取勝。況且公孫淵與魏國的關系不明,要是到時候魏國發兵來援,戰勢將更加不利。又即使公孫淵「孑然無所憑賴」,手下人馬因畏懼征戰,四散奔逃,則將導致以後很難將他們一網打盡。陸瑁文中,「孑然無所憑藉」一語是指公孫淵無外援,獨力無依的情況。後來「孑然一身」這句成語當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孤獨一個人,常用在無親無故,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如《聊齋志異.卷六.顏氏》:「順天某生,家貧,……無何,父母繼歿,孑然一身,受童蒙於洛汭。」
Zuo Ran Yi S-en
下一篇:骨瘦如柴的意思 骨瘦如柴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借題發揮的意思 借題發揮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