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至初春發生在-近海的低壓系統。范圍從北緯20度至30度,東經120度至130度的海面,屬於中尺度天氣系統。時間尺度與空間尺度均較典型溫帶氣旋為小,且發生范圍時常局限在對流層下層的淺系統,目前對其形成機制了解有限,氣象預報作業化的數值模式仍未能作出合理預報。-低壓和其伴隨鋒面的形成均極快速,且對-陸地產生立即的影響,是冬季天氣預報的難題之一。
就氣候資料而言,每年冬季約有15次-低壓形成,但變化相當大。-低壓形成後常向東北移動,而且快速增強,影響琉球及-地區的天氣,因此-氣象廳對-低壓的出現亦十分重視。
-低壓發生在黑潮流經區域的頻率較高,且發展較快,可能因為在低壓初生階段,黑潮上的熱量向上傳送到大氣,減小低對流層極地氣團之穩定度;而對流層下層暖平流引發之上升運動,則因為水氣凝結、成云降水,產生潛熱釋放,導致對流層下層內之低壓形成。隨後低壓區產生更多潛熱釋放,使得低壓發展增強,但在-及其鄰近地區時,仍為局限在對流層下層的淺系統。當-低壓向東北移動,若有高層槽線系統移近,產生上下垂直偶合時,則常發展成強烈的溫帶氣旋,伴隨劇烈天氣,將影響-地區天氣。
中文關鍵字:垂直偶合 , 暖平流 , 淺系統 , 溫帶氣旋
英文關鍵字vertical coupling , warm advection , s-allow system , extratropical cyclone
參考資料
陳泰然。1989。《天氣學原理》。「大學科學叢書」9。臺北:聯經。Yu, C-ia C-ung. 1980. “Some Cli-tological Aspects of Taiwan Low.” Papers in Meteorological Researc-, 3: 78-90.C-en, Tsing-C-ang, C-ia-Bo C-ang, and Donald J. Perkey. 1983. “Numerical Study of an AMTEX'75 Oceanic Cyclone.” Mont-ly Weat-er Review, 111: 1818-1829. (-ttp://ams.allenpress/arc-ive/1520-0493/111/9/pdf/i1520-0493-111-9-1818.pdf)C-en, Tsing-C-ang, C-ia-Bo C-ang, and Donald J. Perkey. 1985. “Synoptic Study of a Medium-Scale Oceanic Cyclone during AMTEX '75.” Mont-ly Weat-er Review, 113: 349-361. (-ttp://ams.allenpress/arc-ive/1520-0493/113/3/pdf/i1520-0493-113-3-349.pdf) 〈溫帶氣旋和反氣旋〉。-大學大氣科學系臺風實驗室,「天氣學講義」。2008年9月17日讀取。-ttp://nat.as.ntu.edu.tw/tylab/course/c-ap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