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類別:特有種
別名:-寬尾鳳蝶、闊尾鳳蝶,Board- tailed butterfly
分類:鱗翅目(Lepidoptera)、鳳蝶總科(Papilionoidea)、鳳蝶科(Papilionidae)
形態:大型鳳蝶,前翅展100-115公厘。翅為黑色,後翅中室及接鄰的各翅室呈灰白色,亞外緣至翅緣紅色且內有黑色弦月紋,尾狀突起寬闊明顯,雄雌蝶翅形一致,雌蝶前翅有灰白色明顯或不連續外緣線,後翅白斑亦較為擴張(濱野榮次,1987;徐堉峰,1999)。卵呈黃綠色,球形,表面光滑具有珍珠光澤,孵化前散生褐色斑,卵徑約1.35公厘,高約1.25公厘。一齡幼蟲頭部褐色,背線亦呈褐色,各體節亞背部月棘狀突起;其中各胸節突起較大型。2-4齡蟲呈暗灰褐色,類似鳥糞狀。終齡蟲頭部褐色,蟲體黃綠色,中胸有1對黑色外圈褐色環的眼紋(徐堉峰,1999;王效岳,李俊延,2002)。
生態:成蟲主要發生期在5-8月間,在野外多數一年一世代,卵期約7日,幼蟲期約30日,幼蟲在7、8月間化蛹,至翌年5、6月間羽化,由此估算其生活期約300日。雌蝶將卵產附於老葉之中肋附近,孵化後的幼蟲即以-擦樹葉為食草,幼蟲會在葉面吐絲座,然後將葉子的外緣向內微卷做成蟲巢,平時棲息於蟲巢內,取食時則爬離蟲巢取食,食畢再爬回蟲巢棲息,終齡幼蟲會爬離寄主化蛹,通常在寄主樹干、周圍雜木干或鄰近雜物上,蛹外型與枯枝相似,具良好的偽裝作用。蛹期越冬。成蟲於四月間羽化飛出,飛行緩慢,會於路旁濕壁,溪沿濕地吸水,雌蝶偶有訪花吸蜜於喬木樹冠上的花叢中(徐堉峰,1999)。
分布:根據分布調查及文獻記載,寬尾鳳蝶曾經分布於臺北縣三峽、宜蘭縣太平山、獨立山、桃園縣達觀山自然保留區、新竹縣尖石鄉及觀霧一帶、臺中縣佳陽、梨山地區、武陵農場及北港西河灘和花蓮縣玉里、富源一帶。主要在海拔1,000-2,500公尺的高山區,雄蝶時常沿著溪流飛降至海拔500公尺低山區活動,最南分布於高雄縣藤枝地區。雖分布地區廣,但族群數量極少(李惠永,楊平世,2002;何健熔、張連浩,1998;王效岳,李俊延,2002;徐堉峰,2003)。
食草:幼蟲以樟科的-檫樹 (Sassafras randaiense (Hay.) Re-der) 為寄主植物為,而-檫樹亦為文資法公告之珍貴稀有植物,是冰河時期孓遺植物,在距今約一百八十萬年(第三紀上新世)即出現在-,也是特有種植物。在雪霸國家公園內有一處胎-檫樹生態保護區面積114公頃,主要以保護特有的-檫樹為主,因其砍伐後,在適當環境下,即大量繁生而成純林,極具學術研究價值,-檫樹保育工作相當重要,也是復育寬尾鳳蝶的首要工作。
附記:寬尾鳳蝶素有「國蝶」之稱,由於成蝶尾突特寬,故名「寬尾」。由-昆蟲學家鈴木利一於宜蘭縣羅東鎮烏帽子河灘所采集,并於1934 年由素木得一與楚南仁博二位-昆蟲學家共同發表。成蝶外型美麗,寬尾鳳蝶在日據時代-人便將其列為天然紀念物。本種之分布狹隘,棲地成點狀分布,棲地破壞遭受及獵捕壓力嚴重,野外族群日漸稀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已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其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嚴格保護。
撰稿者:何健熔
圖片提供:
資料庫連結: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