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類別:一般種
分類:鞘翅目(Coleoptera)、菊虎總科(Cant-aroidea)、螢科(Lampyridae)
形態:雄蟲體長14.3-15.7公厘,觸角鋸齒狀,前胸背板半圓形,橙-,前緣有2枚腎形透明斑,翅鞘黑色,外緣有1條橙-寬紋。腹部末端有2枚乳白色長橢圓形發光器。雌蟲體長19.1-21.0公厘,體橙-,翅退化縮小,前翅橙色或中央部灰黑色,腹部末緣有4點發生器。卵球型,橙-,約1.7-1.8公厘,剛產下的卵類似蛋黃,由於卵殼尚未固定,外表柔軟,以針輕輕觸碰,很容易將卵戳破,卵殼外表包裹一層具特殊氣味之褐色黏稠分泌物,用以黏附在產卵介質上。幼蟲背板為黑色,背板中央背線乳白色,第9腹節如燕尾狀分叉。頭部隱藏於前胸背板下,於活動或取食時伸出,觸角棍狀白色,基部粗,端部細,大顎尖細,具一枚齒狀突;腹部第8節背板兩側各有一枚白色發光器,體末節如燕尾狀分叉。幼蟲具有4-7齡期,雄性幼蟲具有4-6齡期,雌性幼蟲則有5-7齡期。當幼蟲遇到敵害時會將頭部縮入前胸內。在化蛹前會先進入前蛹期,體略為彎曲不動,在由前胸側板裂開,可將表皮脫下。
生態:成蟲夜行性,發黃綠色光,發光持續時間長,發生期為3-10月間,數量多時,十分壯觀,是目前-平原間最為常見的螢火蟲。雄蟲飛翔能力很強,往往可以移動數百公尺的距離。但是雌蟲因身體肥大,且翅退化,已失去飛翔能力,只能在地上爬行,因此也很少離開牠原本的棲地環境。-窗螢卵的大小對卵期、孵化率與一齡幼蟲耐饑餓能力之研究發現,卵在15℃處理下卵期99.6 ±5.7天最長,20℃處理下卵期45.9 ±0.4天居次,25℃處理下卵期26.9 ±0.5天,30℃處理下卵期21.2 ±0.3天最短。在20℃與25℃處理下,卵孵化率達及99.0 ± 0.1 %,為卵孵化的良好溫度,30℃處理組81.0 ±6.9 %次之,15℃處理組為6.0 ±11.2 %最低。以卵重新區別大型卵、中型卵與小型卵,25℃下大型卵、中型卵平均孵化率可達96 %,但小型卵孵化率僅35 %;大型卵孵化的一齡幼蟲平均體長8.67 ± 0.51 公厘最長,中型卵孵化的一齡幼蟲平均體長8.04 ± 0.41公厘次之,小型卵孵化的一齡幼蟲平均體長6.91 ± 0.72公厘最短。大型卵、中型卵及小型卵孵化後一齡幼蟲饑餓忍受力分別為27.05 ± 9.18天、25.25 ± 6.09天與19.50 ± 4.43天。
分布:-窗螢為-平原間最常見的一種螢火蟲,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山區與平原間,金門、小琉球與澎湖群島等地也有分布。此外也分布於中國-福建與浙江一帶。而-墳墓附近常有人會看到如鬼火般的螢火蟲,大概也就是-窗螢。
食餌:幼蟲陸生,幼蟲棲地類型具有多樣性,如有竹林、防風林、果園、河床、草地、茶園、闊葉樹林、菜園、農田、蔗田及檳榔園等11型,幼蟲偏好草地型及河床型之棲地。幼蟲以非洲大蝸牛幼體(Ac-atina fulica Bowdic-)、扁蝸(Brdybaena similaris (Ferussac))及球蝸(B. tourannensis (Souleyet)為食。
撰稿者:何健熔
圖片提供:
資料庫連結:.tesri.gov.tw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