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英名:Terek Sandpiper
學名:Xenus cinereus Guldenstadt 1774
亞種:N. a. orientalis (Bre-m 1831)
別名:翹嘴鷸
目名:鴴形目(CHARADRIIFORMES)
科名:鷸科(SCOLOPACIDAE)
特有種或特有亞種:非
保育等級:無
生息狀態:-普遍過境鳥,部份冬候鳥
特徵描述:體型小型,體長約24公分,在-小型鷸科中,唯一有明顯上翹的嘴喙,是辨識重點。雌、雄鳥體色相似。繁殖羽與非繁殖羽略有不同。繁殖羽:嘴黑色,嘴基色澤較淡有時呈-,嘴喙與身體比例感覺上嘴較長而且上翹。額頭較圓凸,臉部有白色眉線及不明顯的褐色過眼線。頭頂、後頸至背部呈單調的棕褐色,并雜有不明顯的暗色細斑。翼角黑褐色,肩部有一條黑褐色橫斑。喉、胸污白色,腹白色,頰、頸側及胸側近翼肩部份有淡棕褐色的細縱斑。腳-,比例上腳較短。飛行時,因次級飛羽末端白色,使翼後緣有窄窄的明顯白色邊緣。非繁殖羽:大致像繁殖羽,嘴呈黃褐色,嘴尖黑色。額頭及眉線白色,頭、頸及背呈淡棕褐色,有淡黑色羽軸。翼角黑色不明顯,肩部無黑色橫紋。亞成鳥:大致像成鳥非繁殖羽,但整體色澤較偏棕色,并有黃白色羽緣及不明顯的次羽緣。肩部黑色橫紋不明顯。
族群分布:主要在歐洲、亞洲北部及西伯利亞繁殖,非繁殖季往南遷徙至非洲、印度、斯里蘭卡、-、東南亞、大洋洲、澳洲等地度冬。-為普遍過境鳥,以春季數量較多。-全境均有分布,但以中部、南部海岸及澎湖地區較容易觀察。
生態習性:多出現在海岸及海岸附近的河口、沙洲、沼澤、鹽田、乾涸的魚塭。常成松散的小群混雜在其他鷸鴴科中,喜以快速并時時變換方向的奔跑方式覓食,除了會將長嘴插入泥中覓食外,亦會撿食地面的食物,有時會有將獵物洗滌後再食用的行為。習性機警,不易接近。飛行時鼓翼輕柔,起飛後多呈緩慢爬昇,會發出twit-wit-wit-wit的聲音。
相似鳥種:黃足鷸,較高也較大,嘴筆直,胸、脇部色澤較深,且繁殖羽時胸、脇部有橫斑。飛行時,次級飛羽末端不呈白色,使翼後緣沒有白色邊緣。
生態威脅:目前族群仍算穩定,未受到明顯威脅。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