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俗 名:苦甘仔、狗甘仔、甘仔魚
英 名:Common fres-water goby, Stream goby
分 類:PERCIFORMES 鱸目
Gobiidae 鰕虎科
形態特徵:身體延長,頭部略平扁,後方側扁,吻圓鈍而寬,唇厚,頰部中央具有兩列水平向乳突。兩眼小位於頭頂,眼間距窄。口開於吻端,鰓裂延展至鰓蓋中線下方。具兩枚背鰭,第一背鰭較小,與第二背鰭分離,雄魚的第一背鰭以第二、三根棘較長;腹鰭胸位并癒合為吸盤;胸鰭呈橢圓形,尾鰭呈長圓形。體色褐色或灰褐色,體側中央有一列大且不規則褐色斑塊,延展到尾鰭基部;成熟雌魚腹部呈藍色,在頰部及鰓蓋有許多紅色斑點,但雄魚色斑較為鮮明;眼下方各有一紅色斜紋延伸至吻端及上頷中部上方。體被有櫛鱗,胸及腹部有細小鱗片,而頭、前項部及胸鰭基部均無鱗;縱列鱗33~36,橫列鱗11~13,背鰭前鱗13~17。第一背鰭的硬棘Ⅵ,第二背鰭的硬棘Ⅰ,軟條數7 ~ 9;臀鰭的硬棘Ⅰ,軟條數7 ~ 8;胸鰭的軟條數18~19。
生態習性:南臺吻鰕虎為底棲性魚類,仔魚浮游期短。多半棲息在潭區淺於2公尺的水域或瀨區中的石頭縫隙間或石頭下,腹鰭特化成吸盤,有助於在湍急水流中棲息。若與其他同屬的相似種共棲的話,在微棲地的選擇上,會呈現明顯的差異。屬於肉食性魚類,以水生昆蟲、小蝦、小魚、小蟹及有機碎屑等為食。小型魚類,一般為4~7公分,最大體長為9公分。
棲地分布:南臺吻鰕虎棲息在淡水環境,屬初級性淡水魚。分布於-南部的曾文溪及高屏溪的溪流中、上游水域。-地區特有種。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