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現行的生物分類系統也保有強烈的階層概念,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所建構的線上資料庫(taibnet.sinica.edu.tw/-ome.asp),將45000多物種指定到系統-定位置,植物界占5669種指定到4門9綱99目 296科1766屬中。
-植物志中將維管束植物(不含蘚苔植物)分為蕨類植物門、-植物門(Sper-taop-yta)兩植物門,-植物門又分為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兩綱,各卷中科的排列就是根據分類系統。第一卷為蕨類與裸子植物,蕨類將松葉蕨、石松、木賊等擬蕨類置為首,他們的維管束在進入葉片時都不形成斷裂、不產生葉隙,被認為是原始的小葉類植物。接下來的類群是孢子囊壁形成來自多個細胞的厚囊蕨,最為人熟悉的是觀音座蓮、瓶爾小草等,其次為大家最常見的真蕨類。在裸子植物中,則將產生鞭毛-的蘇鐵放在最前頭,接下來是具花粉的種類,如紅豆杉、粗榧,最後是較高等的柏科與松科。
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為何分類學者將小葉類、厚囊蕨及具鞭毛-視為原始特徵,這是因為化石的發現充分的顯示他們是比較早出現的植物,而後來出現的植物失去了這些特徵,自然而然他們就成了原始特徵羅!換一個角度來說,原始特徵也是從過去一直到現在少數我們可以觀察的古老特徵,也就變成了監別古老類群的重要依據羅!
在第二卷以後的被子植物,則利用花被(包含花萼花瓣)形態來進行歸類,以花被片簡單或缺如的葇荑花序群為首,如楊梅科、胡桃科、桑科、殼斗科等,這些植物都具有單性花,花小沒有花瓣花萼。接下來的是花被片基部分離的離瓣花群,如玫瑰花可以一片片將花瓣拆下來。在離瓣花群中,以花被片無法區別為花萼或是花瓣的種類為首,如玉蘭花所屬的類群-木蘭科和樟科、八角茴香科等;他們的花被數目多,也通常不固定。再來種類的花瓣數目就漸趨固定,譬如石竹科、薔薇科為5的倍數,花瓣形狀變化大的如蝶型花的豆科、堇菜就排到第三冊了。離瓣花群結束後,接下來是合瓣花群,就像旋花科的牽牛花、杜鵑花一般,他們的花瓣可能有分裂但是基部卻是連在一起的,花謝的時候會整圈花瓣一起掉下來。在合辦花類群中將花瓣是長在子房下方的這一類上在前頭,以巖梅科為首,其他的有杜鵑花科、子金牛科等。而將花瓣形成桶狀并長於子房上方的種類放在後面,如茜草科,以菊科植物為結尾。
最後一本是單子葉植物,在單子葉植物中將花被片可以區別為明顯花萼花瓣的放在前頭,如慈菇、鴨趾草等,接下來是具有花被片但是花萼花瓣同一個樣子的種類,譬如百合、石蒜科,特化花被片在後面如蘭科、禾本科。
-還有一套以中文的編寫的植物簡志,大致上也是依據-植物志的大架構,但是將高等植物分為三個門,為蕨類植物門、裸子植物門、木蘭植物門(被子植物門),我們不難發現在-植物學者將植物種類所做的歸類與排放順序也是大致依循恩格勒及Candolle離瓣花、合瓣花、子房上位及下位的概念。
讀者如果曾經有仔細翻閱過這兩套書,就會發現兩本書的科以上的分類單位目的組成,也就是科的排利方式有所不同,以被子植物的次序來看,簡志采用國外的分子及化石的證據將木蘭科置為首。但是指系在看看在各科的內容如屬或是種上卻大同小異,這也暴露出在分類系統研究中,較高階層分類單位的區別與歸納依據,可能依據學者采用的特徵而有不同。另外直得一提的是,在新的分子證據下,積極從事系統分類工作的APG(被子植物親源研究團隊Angiosperm P-ylogeny Group),已經確認單子葉植物并非自裸子植物後迅出分離而與雙子葉植物平行演化。有許多雙子葉植物出現於單子葉植物之前,也有須多出現於後,這也就說將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并列為綱這個等級,或是認為單子葉植物較雙子葉植物為高等并不恰當。不論分類群區別及合并的觀念如何因研究技術進步而改變,其實都是讓我們更了解物種之間的關連。
最早的植物分類學家Cesalpino曾經提出系統分類有五個目的。1. 容易使用2. 穩定 3. 容易記憶4. 具有可預測性 5. 簡明,這些觀念一直到現在還是仍影響著現代的分類學家。為了應用上的方便,物種監定的穩定性及方便性不容忽視,分類系統也必須要簡明才容易使用及記憶,雖然在演化觀念及細胞分子譜系樹的建立下,使得分類系統的階層性大受考驗、根本動搖,但是一個龐雜且不均稱的分類系統,真的不容易使用難以為一般人接受,這也是即使利用分子證據大量的將分類群關系厘清後,系統分類學家仍然很少撼動分類架構的理由,在植物分類上的科別始終保持在300-400個科,而在較為龐大的科里頭還會在細分為出亞科或亞族,譬如說豆科分為蘇木花、含羞草亞科、蝶型花亞科三個亞科,菊科也分為11個族,都是方便記憶使用。分類系統可以說是集合生物研究精華的一種呈現,也是有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利器。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