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定義】
「河口生態系」所指為位於河川溪流出海口的鄰近區域,為一涵蓋水域與陸域的生態系統,其中絕大部分可歸屬於「沼澤生態系」。受到潮汐的影響,「河口生態系」的水體會有兩次漲潮與兩次退潮,也造成區域內的水位有周期性的升降與水中所含鹽分變化大的特性。由於地表累積了大量藉由河川溪流與海潮所帶來的小分子泥沙,細致的質地保留了大量的水分,使得其中的空氣無法交換,因此底質常常缺氧,生活在此的生物必須特化出獨特的適應方式才能生存。
出海口較遼闊的河川多形成沼澤,此類河口沼澤依照植物組成的不同通常可分為草澤和林澤。在-,草澤代表性植物為蘆葦和茳茳咸草,林澤則以紅樹林植物為主。流速快、淤沙少、鹽度較低的小溪出海口則出現溪口林,以穗花棋盤腳和黃槿為優勢樹種。
【特點】
「河口生態系」是一個受海洋潮汐運動影響的生態體系,介於水域與陸域之間,由於水中鹽度變化大,水位高度會周期性變化,加上底質缺氧,生物需要特殊是應方式才能生存,造成此生態系與其他生態系相比,生物種類較少,但單一物種族群數量大的特色。
由於此生態系中生長的植物具有攔截水中漂浮物的作用,來自河川與潮水的泥沙常會堆積在植株附近,可促成新生陸地的生成。而土壤中富含的水分能夠調節水量、補注地下水,不但可以保護海岸,還能維護下游地區避免洪水威脅。
【組成元素】
非生物組成因子:河口生態系不但是水域與陸域的過渡帶,同時也是淡水與咸水交會的地方,故此處水體鹽度變化極大。而河口的土壤大多粒子極細,常常形成泥質灘地,質地細致,保水力強,空氣無法交換,所以在數公分以下就會形成缺氧狀態。某些較短溪流的出海口,常常可見礫石堆積,使得植物不易生長。陽光是此生態系主要的能量來源,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則多來自於空氣。
生物組成因子:
生產者:主要為能適應因為經常遭水淹沒而過份濕潤且缺氧土壤的植物,草澤以蘆葦和茳茳咸草等大型草本植物為主,林澤則以紅樹林植物為主。浮游植物和光合作用細菌也可提供部分動物食物來源。
消費者:最主要的消費者為各種底棲動物與各種蝦蟹魚貝,較高級的消費者有兩生類、水鳥、哺乳類等。
清除者:蝦蟹等節肢動物。
分解者:細菌、真菌等微生物。
【-的河口生態系特色】
-地形西部多平地,溪流也較長,河口低平的地勢形成了不少紅樹林沼澤與灘地,東部海岸緊鄰海岸山脈,除蘭陽平原外少見較大面積的河口生態系。這些位於各河川溪流河口的生態體系,因為鄰近人類主要活動空間,常常遭遇極大的開發壓力。為了保護這些脆弱的生態體系,許多區域都已經被公告保護。
目前受到保護的河口生態系有有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劃定的「關渡自然保留區」、「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挖子尾自然保留區」等。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的「宜蘭縣無尾港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客雅溪口及香山濕地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臺南市四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臺南縣曾文溪口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臺中縣高美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蘭陽溪口水鳥保護區」、「臺南縣曾文溪口北岸黑面琵鷺動物保護區」等。
中文關鍵字:河口 , 生態系 , 沼澤 , 紅樹林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