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榕樹,高可達25公尺以上,樹干粗壯,樹皮光滑,干多分枝,常垂生氣生根,著地可發育成支柱根﹔樹干常通直,冠幅寬廣﹔樹皮深灰色,光滑,具有白色乳汁及明顯皮目。單葉,互生,柄光滑-﹔托葉小,披針形﹔葉片薄革質全緣,倒卵形或倒卵形,先端鈍尖,基部圓至闊銳尖,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顏色較淡,表里兩面均光滑-﹔中肋於表面下凹而於背面隆起,側脈3-10對。隱頭花序單生或對生,腋生於小枝近先端,以已落葉枝條較多,無柄或近無柄,扁球形至球形初呈綠色,成熟時則呈黃褐色、紅褐色或黑紫色的「隱花果」﹔基部有2-3枚,形狀大小不一的苞片,廣卵形,宿存。雄花,雌花和蟲癭花同生於1花序內﹔雄花無柄或具短柄,花被裂片3-4枚,雄蕊1枚,花絲和花藥等長,無退化子房﹔雌花花被片深3-4裂,子房歪卵形,花柱側生,柱頭細棒狀﹔蟲癭花與雌花相似。瘦果卵形或橢圓形,淺褐色。榕樹枝干常長須根,隨空中溫度多寡而發育,當根端成乳白色時,表示天雨或多云、濕度高,若成黑褐色或乾癟,表示連續天晴或大太陽、濕度低,故有植物「氣象臺」之稱。
據《原色-藥用植物圖監》,氣根有袪風清熱、活血散瘀、解毒消腫、止痛、殺蟲等功效,可治流行-冒、百日咳、扁桃腺炎、風濕骨痛、淋病、痔瘡和跌打損傷,外洗治皮膚病﹔樹皮可治泄瀉、疥癬、痔瘡﹔葉有活血散瘀、解熱理濕功效,可治跌打損傷、慢性氣管炎、流行-冒、百日咳、扁桃腺炎、牙痛、腸炎等﹔果實可治膁瘡﹔乳汁可治目翳、赤眼、唇疔和牛皮癬。
榕樹類植物全世界共有800多種,大多分布在熱帶和-帶地區,-原生的也將近30種,多數長在溫暖潮濕海岸、平地或低海拔山漥和溪谷等,尤以溪谷最多,常形成優勢樹種。
據農林廳過去所作調查,全臺胸高直徑1.5公尺以上,或樹齡超過100年的所謂「老樹」共852棵,榕竟占了324棵,可見它在-分布普遍;其中最富盛名的是澎湖「通梁大榕」。《閩書》上說:「榕蔭極廣,以其能容,故名曰榕」。清?屈大均著《廣東新語》說:「榕樹千枝拂地,互相撐持,高大茂密,望之如大廈,故稱榕廈日」。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