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山本由松教授在-3年12月15日誕生於-的福井縣鯖江町,他在求學過程中就展現了不斷精進的精神,先後就讀於福井師范學校、廣島高等師范學校、東京帝國大學植物科,在1908年進入福井師范學校後,他的一生就和教書結下不解之緣,除了短暫地在家鄉的小學擔任教職之外,更投注了畢生的精力在臺北帝國大學和-大學的教學研究上,而愛好自然的他在求知慾的驅使下,對於野外的研究亦是充滿了活力,他曾說過:「教學與研究是密不可分的。」由於這個堅定的信念,山本由松教授所發表量多質精的論著更是支持他成為一位學養深粹、認真不茍的教師典范。
根據曾經受教於山本教授的竹內正幸在其回憶記中提到,「山本教授在講授防己科植物的特徵及地理分布上的關系時,天色雖然已經暗了下來,不過教授依然陶醉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樂此不疲,認真地繼續講課,實在是學者的典范。」山本教授對於學生如同對待朋友一樣,和善而真誠的態度以及溫文有禮的談吐,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與愛戴。走訪臺北市青田街七巷八號這座山本教授在臺北帝國大學任教時昔日的宅邸,有著黑瓦斜頂的日式風格建筑,庭院中還可以看到當初山本教授所手植的楓香、面包樹和-肖楠,發現山本教授除了在學術上的熱情與堅持外,樸實而典雅的造景也顯示了他在生活中品味的要求,而我們似乎還能夠感受到山本教授對於家鄉的思念以及對於植物的熱愛。
從他三次在-大規模采集可以看到山本教授在野外研究的活力,在1923年受到中央研究所林業部的囑托首次來臺采集,此行即登上了玉山(新高山)和阿里山,臺北近郊的北投山區和陽明山(草山),南至高雄、屏東都可以看到他的足跡,第二次於1925年前往恒春半島、宜蘭太平山和蹦蹦山以及桃園的角板山進行調查,第三次於1927年從枋寮越過浸水營直到臺東地區采集,以他過人的體力與熱情進行著-走透透的采集,完成了「續-植物圖譜」五卷的偉大著作。
在1947年的6月28日這個正值盛夏的季節,山本教授卓越的研究經歷卻因至蘭嶼采集感染-而告終結,雖然才享年五十三歲,不過山本教授已經為-、為植物學領域的研究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在臺北植物園中有一座「山本由松紀念亭」,是山本教授所搭建的六角形陰棚所改建,昔日種植了山本教授野外采集回來的植物,尤其是蘭科植物為主,對山本教授心生感念者,可以到此亭憑吊。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