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景山,中國貴州施秉縣人,行伍出身,於太平天國之亂期間轉戰於中國東南各省,并隨左宗棠入福建,先後升任建寧鎮總兵、福寧鎮總兵及福建陸路提督。西元1874(同治13)年牡丹社事件爆發後,沈葆楨以欽差辦理-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大臣之身分來臺巡視及辦理海防,函調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移駐臺北蘇澳,羅大春延不赴調,因而被革職留任,隨後率親勇一哨來臺協助北臺海防之規畫及督建的工作。駐臺的一年期間(1874.8-1875.8),羅大春代理-兵備道夏獻綸所負責的北臺的防務及開山撫番事務,對於臺北府之成立及撫番設學等都有所貢獻。就建筑而言,羅大春較顯著的貢獻在於:主導開辟了宜蘭蘇澳至花蓮奇萊(現今花蓮港一帶)的山路200里(約合110多公里),沿路興建碉堡,使得後山之間得以通行無阻,以及興建了南風澳炮臺(即南方澳,1874);除此之外,尚推動興建雞籠及滬尾之炮臺。目前南風澳炮臺尚存,只是經整修後,略失古意。羅大春於離臺之後,調任湖南提督,1878(光緒4)年再度被革職,其在臺的工作記錄經出版為《-海防并開山日記》一書。
參考資料
歷史建筑資料庫分類架構暨網際網路建置第一期委托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計畫主持人林會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