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鹿港傳統雕刻家,作品廣見全臺各廟宇。其先祖為中國福建永春人,自開臺祖十五世李克鳩於道光年間(1821-1850)渡海來臺,參與龍山寺重修後即定居鹿港崎雅腳。依照鹿港「小木花匠團錦森興諸先賢」之記載,鹿港最早的木匠司為李克鳩及施光貌。「小木花匠團錦森興」為今日「鹿港錦森興魯班公會」的前身,李家渡臺第二代贊甕及贊缸,第三代世溪、世順、世長、世四及世壇,-李煥美皆登錄其內。李煥美自幼跟隨父親李世順學習木雕,大正年間(1911-1925)參與家族承制辜家大和行的雕刻工作,并與堂弟李松林雕作辜顯榮女兒之嫁妝。1920(大正9)年雕作天后宮之鳳輦,并維修正殿部分;1927(昭和2)年受工匠推崇為「司傅頭」,帶領泉州及潮州等地司傅修建天后宮正殿,1933(昭和8)年負責天后宮三川殿之修復工程,并雕作彰化元清觀(天公壇)之張天師像。除了廟宇工程,李煥美與施烈合開家具店「振森益」,之後獨立設店雕刻,由蘇騫負責小木部分,於太平洋戰爭前結束營業。戰後李煥美以寺廟雕刻維持生計,1952年參與高雄覆鼎金保安宮重建,1953年應李梅樹邀約與李松林及施天福參與三峽祖師廟雕刻,其作品可見於1982年9月發行「-廟宇建筑郵票」,二元面值的仙女駕獅。50年代參與修建的廟宇計有北港朝天宮(正殿及鳳輦之雕刻)、樸子配天宮、通宵媽祖廟、關子嶺碧云寺、臺南佳里鎮金堂殿、嘉義吳鳳廟及臺南南鯤鯓代天府等,寺廟工作多是唐山司傅蘇水欽標場修廟,而李煥美任頭手司傅。直至1959年參與鹿港天后宮重修才不在外地奔波,天后宮凌霄寶殿神龕旁之-、旁屏、龍柱及獅子等,奉天宮雕刻及忠義廟關公之白身皆為其作品,晚年以承包家具雕刻為主,1965年去逝。李煥美的雕刻呈現古典雕刻風格,亦雕作仿洋式家具,不同於鹿港施家一派以公媽神龕及供神之小桌幾為主,善鑿胚又專長神像雕刻。李松林晚年跳脫傳統窠臼走向自我創作,李煥美則保留李家傳統精神,2人相互合作及支援,如李煥美承包鹿港許家「謙和行」雕刻案桌椅(1923),李松林參與;李松林承包「黃慶源」金銀廳工程(1935),李煥美參與,兩人并合作通宵媽祖廟(1949)之重修。受鹿港文風影響,李煥美兼善南北管且熟彈琵琶,曾加入南管「大雅齋」,至樸子配天宮時,亦教授當地人南管。
參考資料
歷史建筑資料庫分類架構暨網際網路建置第一期委托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計畫主持人林會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