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李棟梁自小失怙,6歲母親逝世,12歲父親李世長逝世,與其兄李松林居於伯父李世順家,與李煥美等堂兄共居,自小學會磨刀、操刀及初胚打造運鑿的技巧,因家貧僅於文開書房分教室(今鹿港城隍廟內)蔡德宣受教一期的私塾教育。1927年(昭和2年)其兄李松林結婚後,正式搬出伯父家獨立。因兄弟二人承包的寺廟的修筑未能支持家計,曾於1930年(昭和5年) 開設「共盟」家具店,「共盟」由鹿港讀書會朋友依左派思想,取其共同盟誓之意,但家具店旋因虧本而結束營業,改開雕刻專門店,并雇用雕刻司傅王浚、林謙、施正三、許文奎等工作。李松林名義接下的工程之分工狀態為李松林策劃設計,李棟梁與工團輔助材料的選用與組合,舉例而言,1938年(昭和13年)鹿港龍山寺後殿發包神龕及木雕工程,是李棟梁代李松林到鹿港街役場投標,并負責作工;除此之外,開店期間李氏兄弟共同設計商業化工藝品,如壁掛、屏風、文具盒、手提帶手把等。太平洋戰爭時,因避空襲避居南勢莊,種雜谷維持生活。戰後李松林離開鹿港,參與各地寺廟修建,鹿港的雕刻店交由李棟梁掌理,而1957年李松林承攬的臺中醒修宮神轎工事,亦是由李棟梁設計并由工匠組合而成,而李松林天主教友呈羅馬教宗之祭臺、圣體龕(1960)、萬華天主教堂祭臺圣體龕(1962)、鹿港天主堂(1965)及溪州天主教堂(1966)之木工部分亦是其弟及工團負責制作。
李棟梁的藝業與李松林結合,李松林專事設計,李棟梁及工團完成制作,其參與設計且視為最得意之作為1960年呈羅馬教宗之祭臺及圣體龕。至於李棟梁獨立完成的工藝品以神轎、屏風、掛聯及蝴蝶蘭壁飾為主,1976年退休。其木雕傳承主要為鹿港李家一系的精細繁復風格,但又善於融合木雕於實用工藝品中,以符合生計需求。受鹿港文風影響,日治時期即常聆聽文化協會演講,并能演唱北管,曾加入「玉如意」拉二弦胡及擊揚琴,能擊出現代揚琴未有之古音。
參考資料
下一篇:王氏司傅群.金門溪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牽水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