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名建智,又名沛然,落款常用「石莊」及「石巔」等,人稱「阿沛」或「阿沛司」,臺中縣石岡鄉人,享年88歲,為中部地區著名的彩繪司傅。劉沛祖籍中國廣東饒平,為來臺的第6代子孫,出生於經營食品業的小康之家,19歲(1904,明治37年)時開始寄居於葫蘆墩街(現豐原)謝來發家中學習糊紙、裱褙、醮壇設計及玻璃彩繪等技藝,因具有繪畫天分,常負責糊紙上的繪圖的工作,當時一同習藝的師兄弟還有謝來發之子謝錦榮、石岡鄉親黃演凱、葫蘆墩街阿陽司及葉奇生等人。戰後,-廟宇大量興修,劉沛也於此時大量承接寺廟彩繪工程,其長子福銀,孫昌洲、昌熾及昌武亦承其衣缽,目前中部地區的廟宇仍時常可見劉氏彩繪家族的作品。劉沛除了一般糊紙、裱褙及玻璃彩繪之外,於醮壇設計方面也頗為拿手,目前在劉氏舊宅中,仍懸掛一塊劉沛於1966(-55)年參加東勢地區北帝壇醮壇設計繪畫比賽榮獲最佳藝術冠軍獎的匾額。劉沛的作品極多,遍布於-中北各地之重要廟寺,以及部分富紳宅第,惜因年代已久,已多遭重修重建,目前較完整的作品有:南投烏牛欄黃宅(1918)、南投牛眠山潘宅(1928)、臺中東勢陳宅(1923)、臺中豐原慈濟宮(1925)、臺中后里張宅(1931)、臺中清水黃宅(1939、1951)、臺中梧棲浩天宮(1965)、苗栗通宵慈惠宮(1965)、臺中石岡萬安宮(1966)、卓蘭峨侖廟(1966)、卓蘭詹姓宗祠(1967)、苗栗中港慈裕宮(1967)、臺中東勢慶安宮(1968)、南投草屯慶安宮(1968)、苗栗文昌祠(1969)、南投明新書院(1970)及臺北木柵集應廟等。劉沛於1950年代以後以建筑彩繪為主要工作內容,彩繪作品多以厚重的輪廓線搭配鮮艷的紅、藍、綠色彩,畫作主題除了傳統的吉祥寓意故事外,也嘗試一些當時流行的事物,如人物畫不再只從傳統戲曲、小說中取角,而是取材自當時流行的仕女或背書包上學的孩童等,這些主題雖然沒有特別的吉祥寓意,但是從傳統彩繪的眼光來看,卻是一種新的嘗試與改變。
參考資料
歷史建筑資料庫分類架構暨網際網路建置第一期委托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計畫主持人林會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