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一、地方沿革
清領時屬於嘉義縣打貓東頂保大草埔莊、水尾莊、南勢坑莊、大片田莊、茅仔莆莊、隘寮莊,1901年嘉義廳梅仔坑支廳梅仔坑區大草埔莊,1920年臺南州嘉義郡小梅莊大草埔(大字)大草埔、水尾、南勢坑、大片田、茅仔埔、隘寮(小字),1946年設梅山鄉大南村。
大南村得名於原大草埔莊及南勢坑莊,大草埔於明鄭時巳為-要地,後形成人口聚集的地方,於清代相繼設立水尾、南勢坑等莊。現有聚落,隘寮、牛埔、大草埔、廍仔、茅仔埔、大片田、南勢坑、坑口、崁仔腳、水尾。
二、地理環境
大南村位於梅山丘陵的南部,境內有二條河川,九芎坑溪流經本村西北部,南靖溪流經南部,至雙溪村匯合,稱為三疊溪。二溪提供本村豐富的水利資源。村內農作物有柳丁、椪柑、葡萄柚、茂谷、荔枝、龍眼、竹筍等。
三、聚落分布
隘寮,位於大南村北部,因是地形狹小的出入口,系早期東部山區原住民進出的地方而得名。現為省道臺三號路與鄉道嘉115號的交會處。農民種植以蘭花及柑橘為主。
牛埔,位於大南村西北部,九芎坑溪南側的河階上,因早期為牛只食草的地方而稱之。
大草埔,位於大南村北部,因為地勢平坦,且多草的草原,故稱之。此地開墾甚早,成為本村的重要聚落,現農作物以孟宗竹、柑橘為主。
廍仔,位於大南村中北部,因早期本地設有制糖工廠,附近居民種植的甘蔗均在此制糖,而形成的聚落因而名之。早期甘蔗為主要作物,後為果樹、稻米、雜糧,現以柳橙及柑橘為重要農作。
茅仔埔,位於大南村東部,因滿山遍布茅草花,地勢較平坦,因而稱之。清乾隆年間先民至此拓墾。現作物以柑橘為主。
大片田,位於大南村中東部,因有一大片的農田,地勢平坦形成大片的田地,因而名之。清乾隆年間先民至此拓墾。現水田巳改為果園,以柑橘為主。
南勢坑,位於大南村中部,因地處偏南,形勢如坑,又位大草埔南面,周圍有山丘圍繞而得名。清乾隆年間先民至此拓墾。現以產荔枝為主,品名為竹葉黑。
坑口,位於大南村東南部,因南勢坑四周有山丘圍繞,形狀如坑。本地於其東面,系為溪流的進口處,而稱之。清乾隆年間先民至此拓墾。現產業以柑橘為主,有著名的大南柑橘觀光果園。
崁仔腳,位於大南村東南部,因所處地勢較其他地方為低而得名。現居民以種植龍眼、柑橘為主。?
水尾,位於大南村西南部,其地名來源有二說,一是來此開墾的鍾姓族人的原來遷出地為西螺保水尾莊(今彰化縣溪州鄉水尾村),二是地位水流之末尾,水遇山丘阻隔,無法通行。現產業以柑橘、柳橙為主。
四、學校教育
嘉義縣梅山鄉大南國民小學,創立於1942年3月,初名為小梅國民學校草埔分校,1950年9月獨立為大南國民學校,1968年8月改為現名。學區包括大南村、雙溪村。校址為梅山鄉大南村大草埔15號。
五、文化資產
-巖,位於大南村南勢坑,建於1827年(清道光七年),1912元年重修,1946年再修建,1983年再重建,現狀為1996年所建廟宇。主祀-佛祖。
玉繩宮,位於大南村大草埔,建於1869年(清同治八年),主祀玄天上帝。
地母廟,位於大南村坑口,原址在嘉義市,於1991年遷至現址,2002年建成。主祀地母至尊,并供奉觀音佛祖、濟公-、關圣帝君、地藏菩薩、天上圣母。
六、交通設施
大南村的道路,(一)省道臺三號,南向通往竹崎,北向經永興村,通往梅山市街。(二)鄉道嘉106線,起於民雄鄉頂侖村連接臺一號,終於本村大草埔連接臺三號。(三)鄉道嘉106-3線,起於雙溪村下雙溪連接嘉106線,經本村南勢坑與省道臺三號交叉,抵安靖村水井仔。(四)鄉道嘉115線,由隘寮連接臺三號為起點,南至竹崎白樹腳。(五)鄉道嘉115-1線,由南勢坑連接臺三號為起點,至茅仔埔。
中文關鍵字:大草埔 , 南勢坑 , 隘寮 , 大片田 , 嘉義縣梅山鄉大南國民小學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