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四草也是鄭成功-之後跟荷蘭人的第一戰場。目前四草大眾廟後方保有鄭荷戰爭骨骸。四草正好位在臺江,因此境內有豐富生態,擁有紅樹林所形成綠色隧道(辟有觀光竹筏航線)、及濕地景觀,是-旅游景點。2009年成立臺江國家公園,亦一并將四草劃入。
四草的地名由來有兩種說法:
1.認為古北汕尾島上有四棵樹,所以名為四草。
2.認為是四草地區盛產草海桐,而這種植物土名「草」,所以名為四草。
老一輩的安南區人稱四草為「草里」,四草人稱自己是「草里人」,這是一個帶有傳統鄉土氣息的親切稱呼。
發展概況:大約在清代光緒末年時,四草開始有-進入。整個四草,聚落色彩非常明顯,居民大多跟著魚塭筑屋而居,因此到處可見到獨立的屋舍,往往每隔200公尺甚至300或400公尺,才能再看見另一棟房舍。
經濟狀況:四草魚塭地,占全區土地(一千甲)的三分之一。居民大多從事養殖業。養殖業分為近海養殖和魚塭養殖兩種,近海養殖主要是從事蚵仔及牡蠣的養殖,魚塭養殖主要是養殖虱目魚、草蝦及斑節蝦。
宗教信仰:全村只有一座廟宇,即四草大眾廟,創於清代嘉慶年間,是四草居民的信仰中心。
鄉野傳奇:
1.大眾廟附近為荷據時代古戰場,廟後有荷蘭兵遺骨塚。廟後并有荷蘭人所建「海堡」的殘蹟。
2.四草炮臺:清代道光年間,為防止英軍侵略所建。現在是國家二級古蹟,目前只剩炮墻與炮洞,沿鎮海國小操場蜿蜒。老榕樹攀爬於炮墻上,充滿古意。炮臺初建時,離海甚近,而今遠離海岸遠達兩、三公里。
3.竹筏港:建於清代同治年間,是溝通府城與北汕尾的重要運河,當時是一條運送物資的交通要道,目前已失去運河功能。但由於兩旁長滿國寶級的紅樹林,水道內又有很多招潮蟹等生物,所以成為一個重要的生態保護區和觀光據點。
四草擁有古廟、古炮臺、古戰場等遺跡,歷史資源豐富,更有特殊的自然生態--紅樹林保護區和水鳥,可說是同時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地方。
中文關鍵字:四草 , 大眾廟 , 臺江國家公園 , 臺南市 , 安南區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