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一、地方沿革
1762年屬於諸羅縣打貓東保,1875年嘉義縣打貓東上保三角莊、林頭莊、北勢莊,1901年嘉義廳打貓支廳大莆林區打貓東頂堡三角莊、林頭莊、北勢莊,1920年10月臺南州嘉義郡大林莊三角(大字)三角、下莊、下寮(小字),林頭(大字)頂林頭、下林頭(小字),北勢(大字)北勢(小字)。1946年成立大林鎮三角里。
三角里得名於原三角莊,清嘉慶年間簡姓族人遷移至此,分居於現的之莊頭、莊中、莊西而形成的三角點聚落。至光緒年間巳設有三角莊、林頭莊、北勢莊。現有聚落,三角、下莊、下寮、八股、石仔寮、頂林頭、下林頭、北勢。
二、地理環境
三角里位處三疊溪的上流華興溪(又名石龜溪、倒孔山溪)的南方。境內重要灌溉系統的十股圳系乾隆五十一年時由蔡貓東、葉省變等率眾修筑,導引倒孔山溪溪水灌溉三角仔、潭墘、北勢、橋子頭、大湖數莊的農田。至同治元年將水圳分十股(因稱為十股圳),除四股供原農戶外,余六股分上三股給下埤頭、下三股給排仔路。里境內土壤豐沃,多屬於砂夏巖與粘板巖之混合沖積土,肥沃的土地適於種植農作物,地以旱田為多,作物以甘蔗、花生、甘薯、竹筍為主。村內聚落居民則包括閩南人、客家人及眷村族群等。
三、聚落分布
八股,位於三角里的東北部,東隔華興溪與古坑鄉麻園村中州仔相望。1930年代因有八人在華興溪邊開墾十一甲土地,分為八股,因而得名。
三角仔,位於三角里的東北部,因在嘉慶年間內林簡氏族人遷居到此,形成三角點的聚落,分別為莊頭、莊中、莊西而得名。早期設有糖廍,三角仔因而繁華一時。現居民種蔗、竹、花生、甘薯為主。
下寮,位於三角里的東北部,位處華興溪西岸。因1862年(同治元年)十股圳完成後,筑有看護水圳埤頭工人之寮舍,且地勢低,而得名。下寮有十股圳、湖子埤圳等水利系統,提供農田灌溉資源。
北勢仔,位於三角里的西部,北隔華興溪與云林縣斗南鎮石龜里相望。因先民至此開墾,祈求人丁旺勢,因而得名。清雍正乾隆間江、曾族人至此開墾,因有十股圳,大湖圳灌溉系統,農業頗為發達。
石仔寮,位於三角里的東南部,東隔華興溪與古坑鄉相望。因1916年苗栗客家族人至此采石定居而得名。早期系砂石生產地,現以農業生產為主。
頂林頭,位於三角里的南部,因早期此地遍生林投樹,因稱為林頭莊。1941年林頭莊一分為二,東部聚落稱頂林頭,西部聚落稱下林頭。嘉慶年間江姓族人至此開墾,道光年間又有林子前賴姓族人遷入。此地農業耕作,以旱田為主,次為水田。林頭莊吳家宅有一棵老茄苳樹,樹齡約三百年。另有棵二百余年的老芒果樹。
下林頭,位於三角里的南部,清代時此地遍植林投樹,與頂林頭合稱林頭莊。1941年此地建有簡易機場,機場東部聚落稱頂林頭,機西側聚落稱下林頭。聚落以簡姓居民為多,過著傳統的農耕生活。位於下林頭的社團新村,建於1957年的軍眷村,在安置於金門服務的官兵眷屬,并於1958年設立三和國民學校社團分校,2003年9月眷村居民遷往嘉義市精忠一村。
四、學校教育
嘉義縣大林鎮社團國民小學(1958),成立於1958年3月,初名為三和國民學校社團分校,1959年11月獨立為社團國民學校。1968年8月改稱為現名。2001年成立傳統鼓樂隊(鼓樂飄揚)。學區包括包含三角里的三角仔、北勢仔、石仔寮、大湖寮、上、下林頭、八股、下莊。校址為大林鎮三角里下林頭51號
五、文化資產
順天宮,位於三角仔,建於1987年,玄天上帝、神農先帝、中壇元師。
諸羅樹蛙世界種源中心,諸羅樹蛙是1995年呂光洋教授在嘉義縣發現的新種,為-特有的兩棲類。因需要在沒有污染的環境下才能生存,所以在烏殼筍林密集的三角里被稱為綠色小精靈。三角里的諸羅樹蛙,經基因工程比對,基因類組最為完整,可推論系屬諸羅樹蛙的種源中心。
六、風景名勝
北勢蔗埕公園,北勢仔曾是甘蔗集散地的蔗埕,園區除了保留糖廠文化的舊觀,并增加了戲水池、兒童游戲沙池、情人鐵軌及休憩涼亭等居民游憩空間及露天表演舞臺。
七、交通設施
三角里的公路,(一)鄉道嘉97線,由本里三角仔通往內林。(二)鄉道嘉99線,由本里北勢通往平林里溪心。(三)鄉道嘉100線,由本里三角仔通往三村里湖仔?!?
中文關鍵字:三角仔 , 林頭 , 北勢 , 社團國民小學 , 諸羅樹蛙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