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1966年高雄加工區成功吸引外資進入-,僅2年余即超越原訂計畫目標,區內呈現飽和狀態,促成1968年繼續籌建楠梓加工出口區及臺中加工出口區。1990年代中期之後,隨著勞工、土地成本上漲,-的投資環境惡化,勞力密集產業快速外移,楠梓加工出口區同樣面臨轉型的問題。然因園區發展已飽和,土地出租率達100%,造成區內廠商無法擴大營運規模或區外廠商無法進駐之窘境。2004年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以放寬容積總量管制方式來增加樓地板面積,以便滿足園區內重點發展之產業(以具競爭之BGA、CSP等產品為主,并擴增高附加價值之模組載板、LCD面板、軟硬體復合板)對於廠房用地需求。但受限於-整體經濟環境的限制,成效不顯,改朝向多附加價值園區或科技園區轉型發展。
中文關鍵字:加工出口區 , 勞力密集產業 , 工業區
英文關鍵字export processing zone , labor-intensive industry , industrial district
參考資料
下一篇:浸水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澎湖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