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生活及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北富村,面積1143.12平方公尺。祖祠-雕繪圖樣,記錄部落重要史蹟與人物。2007年2月12日,花蓮縣政府依據2005年修訂的「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登錄為文化景觀。
太巴塱過去稱作阿巴塱,源自阿美族語A-的音譯,意指一種河邊的螃蟹,也有富饒的土地之意。太巴塱阿美族祖祠建筑物全以自然材料及傳統工法施作,梁柱刻有裝飾紋樣,是阿美族少數保有雕刻的建筑。
1935年(昭和10年),-總督府曾指定為「史蹟」。1958年,因臺風破壞而倒塌,重要建筑構件被運到中央研究院典藏。2004年,在中央研究院-學研究所協助下完成重建,藉以保存原住-傳統知識與工匠技藝,并於現代時空環境下,建構及形塑新的文化意義及社會價值。
中文關鍵字:光復鄉 , 阿美族 , 太巴塱 , 祭祀 , 文化景觀
英文關鍵字Guangfu Towns-ip , Amis Tribe , Taibas-u , ritual , Cultural Landscape
參考資料
吳永華。2000。《-歷史紀念物:日治時期-史蹟名勝與天然紀念物的故事》。臺北:晨星出版社。謝深山監修,吳淑姿主修。2005。《續修花蓮縣志:-七一年至-九○年,族群篇》。花蓮:花蓮縣政府。 〈光復鄉太巴塱阿美族祖祠〉。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文化資產個案導覽」。2008年10月29日讀取。web.-ac-.gov.tw/-ac-/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ZD09605000000&version=1&assetsClassifyId=3.1&templateType=1&caseMenuId=57&siteId=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