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一、地方沿革
1684年屬於諸羅縣,1762年諸羅縣諸羅山保,1787年嘉義縣嘉義保,1821年嘉義縣嘉義西保,1862年嘉義縣嘉義西保臺斗坑莊,1887年嘉義縣嘉義西保臺斗坑下莊,1904年嘉義廳嘉義西堡臺斗坑莊,1909年嘉義廳臺斗坑區臺斗坑莊,1920年臺南州嘉義郡嘉義街臺斗坑(大字),1930年1月20日臺南州嘉義市臺斗坑(大字),1946年1月嘉義市中莊里、下莊里,1951年11月29日嘉義縣嘉義市嘉義市中莊里、下莊里、檜村里,1953年中莊里(合并下莊里)、檜村里,1982年7月1日嘉義市中莊里、檜村里,1989年由中莊里分出仁義里,1990年10月6日嘉義市東區仁義里、檜村里,2010年2月1日嘉義市東區仁義里,由檜村里(部分)、仁義里(部分)與頂莊里(部分)所組成。
仁義里里名原因里內有仁義國宅而得名,國宅系為提供1979年仁義潭水庫旁的居民,因水庫開辟而遷移至仁義國宅居住。仁義國宅原屬於中莊里轄區,-78年因里內人口數的增加,而劃出本里,并以仁義國宅之名而命名。-99年區里調整,將義教街以北區域劃歸新增的義教里,而仁義國宅在此區域中,故現仁義里里內巳無仁義國宅。
二、地理環境
仁義里,系由新生路、博東路、忠孝路為周界所形成的行政區域。網狀式的道路,使本里發展得利於交通之便。又里內擁有國小、國中,使本里成為市郊區的文教重地。
三、社區發展
仁義社區,本里西南部是早期的臺斗坑下莊,屬於農村聚落,1970年因嘉義市郊區人口建漸增加,別墅、國宅取代原來的聚落,而位於縱貫公路忠孝路旁的本里,成為社區發展迅速的地域。
四、學校教育
嘉義市嘉北國民小學,成立於1979年9月,名為嘉義縣嘉義市嘉北國民小學,首期招生10班,1982年7月1日改為現名。校地原是嘉義農業試驗所臺斗坑農場,并標售原林森國小和平分校校地以籌備經費而創建本校。-100年學區包括後湖里、頂莊里、中莊里、仁義里、荖藤里、義教里、太平里。校址為嘉義市東區仁義里嘉北街65號。
嘉義市立北興國民中學,創立於1962年8月,初名為嘉義縣立蘭潭初級中學北興分部,招收新生4個班級,1962年12月獨立,校名為嘉義縣立北興初級中學,1968年改為嘉義縣立北興國民中學,1982改為現名。校地原是林場培育檜木苗的苗圃以及宿舍的所在用。在校前忠孝路的綠帶上有兩棵大榕樹,稱為兄弟樹,是學校的地標。校址為嘉義市東區忠孝路394號。
五、文化資產
三臺宮,建於1728年(清雍正6年),主祀保生大帝,1828年(道光8年)擴建,1906年大地震時震毀,1966年在現址重建。
六、交通設施
仁義里的主要公路,新生路,西向連接忠孝路後,經本里東側,連接林森東路。博東路,西連接省道臺1號,經本里南側,連接林森東路。臺林街(原市6線),由後湖(連接省道臺1號)經本里西北部,、頂莊里、後湖里,通往國道三號竹崎交流道。忠孝路(省道1號),北經中莊里通往民雄鄉,南經接連博愛路。
中文關鍵字:臺斗坑下莊 , 嘉義市嘉北國民小學 , 嘉義市立北興國民中學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