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邵族語稱zintun,可能是當地最早的稱呼。日月潭名稱首見於1821年(道光元年)-府北路理番同知鄧傳安所著《蠡測匯抄》的〈游水里社記〉一文:「其水不知何來,瀦而為潭,長幾十里,闊三之一,水分丹、碧二色,故名日月潭。」一說以湖中的拉魯島為界,北半部較為寬大,形如日輪,稱為日潭;南半部狹長,狀似月鉤,稱為月潭。又稱明潭。
受到第三紀地殼運動的影響,中央山脈西側形成一連串大小不一的埔里盆地群,這些盆地積水成湖,後來因為持續的地殼變動加上河流侵蝕,使湖水泄出,日月潭盆地是其中僅存的湖泊。根據考古發掘,推論二、三千年來,拉魯島曾有過數群不同文化屬性的史前人類居住活動,邵族應是最後一批在此定居的原住-群。清嘉慶、道光年間,-與平埔族群陸續移入墾殖,形成多元的人文特色。
日治時期為了發電的需求,1919年(大正8年)開始進行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在濁水溪上游的武界設立水壩,攔截萬大水庫發電後的尾水,再由武界水壩的南端,利用長達15公里的地下水道,穿過水社大山送入日月潭。日月潭下游還有一座供作抽蓄發電的調節池──明湖水庫,形成萬大水庫在北、明湖水庫在南、日月潭居中的水力發電系統。
「潭中浮嶼」是日月潭著名的風光之一,浮嶼指的就是拉魯島,是邵族舊聚落,邵族語稱lalu,亦是邵族最高祖靈paclan的居處,清代稱珠嶼、珠仔山等。日治時期因日月潭蓄水後水位升高,將其淹沒只剩下山頭露出水面,形成潭中孤島,改稱玉島、水中島。國民政府遷臺後取日月光華之意,稱光華島。1999年因九二一大地震遭到重創,島上的祠廟倒塌,島嶼邊緣塌陷。2000年交通部觀光局正式成立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南投縣政府將光華島更名拉魯島,表示對邵族祖靈島的尊重。
中文關鍵字:埔里盆地群 , 萬大水庫 , 明湖水庫 , 邵族 , 拉魯島
英文關鍵字Pu-Li Basins , Wanda Reservoir , Ming-u Reservoir , T-ao People , Lalu Island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