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臺北縣-鄉,計面積0.0614平方公里,從前稱為金里村,因昔日金包里地區而得名,金包里後來改為金包里,系屬原住民語之譯音,據傳,明鄭北伐曾屯墾於此,開辟則始於清朝康熙時期,及至雍正年代,方聚居成街市,約莫乾隆十年,自漳州-前來之林受禧等人,興辟道路,筑圳引水灌溉,地方得艱辛以開。其後日益繁榮,曾經一度是和大同村一齊成為-鄉最風光熱鬧的精華區,其後因本鄉中山路的興起,取而代之,方逐漸褪去盛況。留下古老建筑物勾起人們的回憶和懷念。
村轄地呈長梯形,聚居緊鄰,中心點位於-老街,與大同村分立金包里街道兩邊。居民以開店營生為主,其他行業輔之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