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對外貿易發達是-的經濟發展上的一大特色。早在荷蘭人治臺時期,不但開發-產業,輸出糖、鹿皮等物產,也以-做為貿易轉運基地,而與中國、-、印尼、歐洲進行國際貿易。隨後,鄭成功也掌握了中國、-及南洋的貿易。清代前期,-主要和中國-進行貿易,-出產米、糖,而自中國進口手工藝品,1858年(咸豐8年)-正式-對國外貿易,-茶、糖、樟腦大量出口,貿易的范圍擴大到歐美。-統治-後,歐美的貿易勢力多被取代,-總督府致力於米、糖的生產,以供應-本國內地的需求。
1950年代,-開始發展工業,因為本土市場規模有限,天然資源種類少,經濟的發展必須依賴對外貿易,由國外進口原料、設備,進行生產後對外銷售。隨著-經濟發展,進出口貿易額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也節節升高。1950年代,進出口值為GDP的1/4,1980年代後,進出口值相當於GDP。
-的輸出產品隨著經濟的增長由1950年代的農產品,轉變為1960、1970年代勞力密集輕工業產品,如成衣及服飾品、塑膠制品等;1990年代後以資訊、電子零配件、機械、燃料等為主,尤其是電子零配件及資訊產品成為-出口商品的重心,占出口比例30%以上。-生產所用設備、原料,有相當-例來自-,加上愛用-消費品,所以1950年代起,-一直是-最大入超國。過去-主要出口到美國,1990年代後-和中國-形成產業鏈,貿易比重節節升高,2000年時,中國-取代美國成為-最大出口對象, 2005年後,-對-及中國-的出口占總出口的40%左右。
中文關鍵字:進口 , 出口 , 入超
英文關鍵字import , export , import surplus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