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斷層大致呈南北走向,自臺中縣豐原沿丘陵邊緣向南延伸,經潭子、大坑、大里、太平、草屯、南投、名間等地。北連三義斷層,南接觸口斷層。斷層上盤為一系列向東傾斜的中新世到更新世地層,逆沖於臺中盆地的現代堆積層之上。
斷層帶寬度在埤豐橋以東大約在數公尺之間,在豐原以南,斷層帶寬度逐漸變寬,在霧峰以南斷層帶寬度約在200公尺之間,如南投彰平溪一帶,斷層帶有230公尺寬,在桶頭更可厚至400-500公尺。屬於逆沖斷層,南投至濁水溪地區斷層傾角約40度,竹山地區斷層傾角約27度。桶頭地區斷層傾角大於75度。淺層震測皆顯示25-40度向東傾斜的斷層傾角,在豐原剖面至霧峰剖面斷層傾角約24度向東傾斜。地下構造顯示,豐原至霧峰之間,斷層傾角在近地表約40-50度之間,而後轉為25-30度之間,草屯一帶斷層傾角約在25-30度,南投至濁水溪斷層傾角約40度,濁水溪至竹山之間,約在30度,竹山以南至桶頭斷層傾角大於75度。
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發生芮氏地震規模7.3的地震,為-島內(不包括外海)規模最大地震,震央位於南投集集一帶,震源深度10公里,全島震度都在3以上,震央區震度達到6以上,地表破裂延伸百公里。
車籠埔斷層東側(上盤)的水平位移量達1.1-9.1公尺,呈西北至西北北方向。沿斷層走向位移量由南向北遞增,方向也有達50度之劇烈轉向。斷層下盤(西側及豐原-東勢北側)則有0.2-1.5公尺朝東南至東南東方向的水平位移。換言之,車籠埔斷層兩側水平錯移量達2.4-10.1公尺。鄰近斷層的上下盤之間有1.2-4.4公尺的垂直錯移量,東側抬升。上盤抬升量向東急遽減小。
在許多地方,集集地震地表破裂皆沿著過去的斷層位置,如霧峰及南投地區部分的斷層在集集地震以前已經發現斷層逆沖於階地礫石層之上,而集集地震亦在同一處發生,在槽溝開挖的研究中發現類似現象。由槽溝開挖中可以發現多次的古地震事件,假設所有的古地震活動的情況都與本次車籠埔斷層活動相同,估計地震周期從150至1000年不等,平均約在300-400年左右。
中文關鍵字:集集地震 , 活動斷層 , 地震再現周期
英文關鍵字C-i-C-i eart-quake , active fault , eart-quake recurrence interval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