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山軟木(Palygorskit)又翻譯為凹凸棒石(Attapulgite)。探究其命名由來,源於俄羅斯學者在烏拉爾之Palygorsk礦區的熱液蝕變帶中發現了外貌像馬糞的山軟木,因而西元1862年根據其產地命名之,又有中譯名為坡縷縞石、坡縷石等。但在西元1935年,法國學者在美國和法國的沉積巖中發現該礦物,并命名為Attapulgite,因此實為同一種礦物。山軟木和海泡石皆為含鎂豐富的纖維狀或管狀黏土礦物,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屬於一種變形的葉狀矽酸鹽構造,通常形成於排水-的風化環境,但并非常見的粘土礦物。
【化學成分】:屬矽酸鹽類礦物(變形的葉狀矽酸鹽構造),該化學式為(Mg,Al)2Si4O10(OH)?4H2O
【物理性質】:
1.晶系:單斜晶系或斜方晶系
2.習性及礦物集合體:外觀為土狀、粉末或皮殼狀,附著於-表面,有的為纖維狀或管狀外型
3.顏色:白色、灰或淺紫色
4.條痕:白色
5.透明度:半透明礦物
6.光澤:絲絹、土狀光澤
7.發光性:無螢光或磷光性
8.比重:2.1-2.2,平均為2.15
9.硬度:2-2.5,接近石膏的硬度
10.解理:在[110]有良好解理
11.斷口:不規則至平坦狀斷口
12.其他物性(磁性、電性或放射性):無
【產 狀】:-山軟木產地不多,在輕度蝕變安山巖中,和斜長石、石英、普通角閃石和澎潤石等共生。
【監定方法】:這種黏土礦物的監定必須藉由X光粉繞射儀才容易確認,其特殊的纖維狀或管狀外型則須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用 途】:具有優異的膠體和吸附性能,因而有「千土之王」、「萬用之土」等美譽。其特性包括乾燥收縮小、吸水性強、-多孔道、比表面積大(可達500m2/g以上)、電化學性能穩定、不易被電解質所絮凝…等。尤其是它具有優異的選擇性吸附能力(為蒙脫石所沒有),其吸附能力依次為:水>醇>醛>酮>正烯>中性脂>芳烴>環烷烴>烷烴。此外,也可以當作乙醇轉化為乙烯的催化劑,且其藥物性能可以滅菌、除臭、去毒,例如用於腹瀉藥中,用其吸附腸胃中的毒菌,因此用途相當廣泛。
【產 地】:臺東東河村附近之馬武窟河岸之輕度蝕變安山巖中。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