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乾旱形成的原因,不外乎降雨少、氣溫高、-低或土壤含水量低等因素。水文統計上,亦指逕流偏離正常逕流的現象。乾旱型式大致分為「氣象乾旱」、「水文乾旱」及「社會經濟型乾旱」三大類。氣象乾旱主要是根據自然現象來定義,像是降雨量不足、蒸發量大等自然因子;水文乾旱則是在氣象乾旱發生時發生供水量不足的現象;若進而對整個社會面、經濟面等造成更大的沖擊,稱為社會經濟型乾旱。
旱災所帶來的影響及危害層面很廣。生態環境方面,河川枯竭、-減少或是水域環境品質惡化,會使得河川、水庫等生態系統受到迫害;農業方面,權衡民生需求及乾旱災情的程度後,往往-必須采行水稻田的休耕,將農業用水轉移至民生用水,不但影響農民權益,也減低農作物的產量,使得農產品價格波動;民生方面,限水及節水政策,也會帶來極大的不便,民眾需忍受無水可用的窘境、人民生活品質降低等;經濟方面,電子高科技產業所仰賴的水資源,也會因為旱災的發生面臨停產的狀況,直接影響科技業的產能及國民生產毛額等。可見一旦乾旱發生,對整個社會、心理、-、經濟層面造成的全面性沖擊不容小覷。
-旱災的法源依據為「災害防救法」,依據「災害防救法」第二條規定,旱災之中央災害防救業務主管機關為經濟部,負責指揮、督導、協調各級災害防救相關行政機關及公共事業執行各項災害防救工作,并於旱災發生時,成立「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結合各機關-之「緊急應變小組」執行災害應變事宜,從災害預防、災害應變、災害復原重建等三階段,規定各機關應執行的工作項目,以確立完整的旱災防救體系。
中文關鍵字:旱災 , 災害防救法 , 緊急應變
英文關鍵字droug-t disaster ,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ponse act , emergency response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