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1)地理位置:本溫泉區隸屬於臺東縣卑南鄉,主要分布於知本溪河谷中,知本溪發育於中央山脈東坡的霧頭山,由西向東流入太平洋。本區溫泉共有三個地表涌出口,第一處位於溫泉橋附近,即所謂的知本外溫泉,分布范圍沿河岸長約50公尺;第二處位於火成巖侵入體的西側,近知本森林游樂區,即所謂的知本內溫泉,沿河岸分布長約200公尺;第三處位於見情山東南方約2.5公里的知本溪河床上。本文中溫泉出露位置的經度為120°59’45”,緯度為22°41’30”。
(2)地質概況:根據五十萬分之一地質圖顯示,本溫泉主要分布在古第三紀至中新世的輕度變質巖,出露的地層從老到新為新高層和廬山層,以及一處火成巖的侵入體。新高層的主要巖性是深灰色板巖、局部夾有薄層至中層灰色至白灰色石英巖,與淡灰色細粒至中粒的石英砂巖,薄葉片的板巖和石英巖層理是本層的顯著特性。廬山層的巖性為黑色至深灰色板巖夾深灰色厚層石英巖,或板巖與石英砂巖的互層。厚層的石英砂巖出露在知本溫泉橋西側,形成高數十公尺的懸崖峭壁。火成巖侵入體主要分布在內、外溫泉之間的公路旁及知本溪兩側,為綠色的輝綠巖,受變質作用的影響,主要組成的輝石和斜長石已變成綠泥石、低溫的長石和方解石。本區的地質構造包括一背斜構造和數條斷層,因此本區沿河谷的溫泉,不是出露在斷層破碎帶上,就是在背斜軸部、裂隙發達的區域。
(3)溫泉泉質:知本有三處溫泉露頭,其最高溫度約為攝氏95度以上,pH值為8.5,且溫泉井常被白色的碳酸鈣沉淀物阻塞。溫泉水中總溶解固體(Total Dissolved Solids,簡稱TDS)為2,561mg/L,導電度(Conductivity)為3,940μs/cm。溫泉水中氯離子(Cl-)濃度平均值約為169ppm,硫酸根離子濃度(SO42-)平均值約為38.4ppm,鈉離子(Na+)濃度平均值約為951ppm,鉀離子(K+)濃度平均值約為20.7ppm,碳酸氫根(HCO3-)離子濃度平均值約為1,816ppm。利用地表溫泉涌出量估計其總-每分鐘可達1,000公升以上。
3-1根據溫泉酸鹼值(pH值)分類:本溫泉屬於弱鹼性溫泉。
3-2根據溫泉溫度分類:-溫泉出露地表的溫度若在75℃至96℃之間,稱之為高溫溫泉;若是溫泉溫度高於97℃以上,且泉水有沸騰現象,并常伴有蒸氣出現,稱之為沸騰溫泉。本溫泉即屬之。
3-3根據Piper diagram分類:利用溫泉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予以分類,屬於弱鹼性碳酸氫鈉泉。
(4)溫泉周圍礦物:本溫泉出露處常有白色沉淀物─碳酸鈣。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