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洪水的成因相當多元,例如暴雨、暴潮、融雪、海嘯,甚至水庫潰堤等。在正常的水位范圍,水會儲存在水體之中或在河道中流動。水流突然增加,或其他因素造成水位異常上升而泛濫成災,均稱為洪水。除了自然因素之外,人類經常占據行水區居住或開墾,或是砍伐森林造成逕流增加,河道淤積,也是洪水的主因。
預防洪水的方式可以劃分為工程與非工程兩類。工程方法透過堤防、水庫等硬體設施,與洪水發生時加以阻洪、蓄洪,或是進行分洪、導洪、束洪等河道整治工程,於洪水發生時加以抑制或分流,以達到減輕洪水災害的目的。非工程方法是透過軟性的管理措施,例如針對淹水潛勢較高的地區限制其土地利用方式,以減少洪水來臨時遭受損害。建立洪水預報模式與預警系統,并加強水庫與堤防閘門與抽水站之操作功能,可於洪水來臨前藉由硬體設施的提前操作有效降低洪峰-,若洪水災害的發生無法藉由上述的方式完全控制,不得已時仍需采取緊急避難系統,疏散流域內之居民,讓受災人口降至最低。此外,平時應藉由教育宣導,使民眾了解洪水的發生成因與因應方式。在災害發生時方能配合政府采取對應行動。
-河川的水源主要來自降雨,每年春夏之際的梅雨季節以及夏秋之際的臺風季節,是雨量較豐沛的兩個時期。在上述兩個時期,原本河川的-因頻繁的暴雨而提昇,加以-地勢陡峻、河川流速湍急,這樣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形成了高頻率河川泛濫的環境。發生暴雨後,由於暴漲的河水必須於短時間之內往下游流動并注入海洋,往往造成下游地區泛濫成災。歷年來曾發生多起因臺風所導致的洪水災害,其中較著名的如2001年的桃芝臺風、納莉臺風與2004年的敏督利臺風、艾利臺風,2005年海棠臺風與馬莎臺風等,皆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
2002年「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所興建的主體工程,臺北縣瑞芳鎮員山子分洪隧道,乃為解決基隆河沿岸居民的水患問題。藉由該工程的協助,直接將基隆河上游的河水導引入海,每秒可達1,310立方公尺的水量,是近年完成的水利工程中較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中文關鍵字:暴雨 , 洪峰- , 臺風
英文關鍵字-eavy rain , peak flows , typ-oon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