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清領時期,隨著海洋貿易的蓬勃發展,行郊四處林立,當時臺南有三郊,鹿港有八郊,臺北則有五郊,連新竹、澎湖,亦都有設立。所謂的鹿港八郊為:泉郊金長順、廈郊金振順、南郊金進益、布郊金振萬、糖郊金永興、敢(原字為上竹下敢)郊金長興、油郊金洪福、染郊金合順。
「泉郊」的規模最大,以進口石材、木材、藥材、絲布、白布為大宗,與泉州地區貿易。「廈郊」輸出米、糖,輸入杉木、布衣、紙捆等,主要與廈門、金門、漳州地區貿易。「南郊」多輸入咸魚類、雜貨等,與廣東、澎湖及南洋等地貿易。「布郊」以布料的貿易為主。「糖郊」將糖輸往寧波、上海、煙臺、天津等地。「敢郊」為日用雜貨(南北貨)的貿易。「油郊」輸出花生油、麻油等。「染郊」為染布商家的貿易。
八郊之中,泉郊、廈郊又具有同鄉會性質,因其他成員可以同鄉的身份加入,使得兩郊的組織更為龐大。而因鹿港為泉人聚集之區,泉郊的規模又遠勝廈郊,居各郊之領袖地位。
參考資料
快搜